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81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81集僧智常,信州贵溪人,髫年出家,志求见性。一日参礼,师问曰:汝从何来?欲问何事?曰:学人近往洪州白峰山礼大通和尚,蒙示见性成佛之义,未决狐疑,远来投礼,伏望和尚慈悲指示。师曰:彼有何言句?汝试举看!曰:智常到彼,凡经三月,未蒙示诲。为法切故,一夕独入丈室请问:「如何是智常本心本性?」大通乃曰:「汝见虚空否?」对曰:「见。」彼曰:「汝见虚空有相貌否?」对曰:「虚空无形,有何相貌?」彼曰:「汝之本性,犹如虚空。返观自性,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了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观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如来知见。」学人虽闻此说,犹未决了,乞和尚开示。师曰:彼师所说,犹存知见,故令汝未了。吾今示汝一偈: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常闻偈已,心意豁然,乃述偈曰:无端起知见着相求菩提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智常一日问师曰:佛说三乘法,又言最上乘,弟子未解,愿为教授。师曰:汝观自本心,莫着外法相。法无四乘,人心自有等差。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乘是行义,不在口争,汝须自修,莫问吾也。一切时中,自性自如。常礼谢,执侍终师之世。【僧智常,信州贵溪人,髫年出家,志求见性。】〔髫年]少年。你们有〔志求见性〕吗?【一日参礼,师问曰:汝从何来?欲问何事?】直接了当的问。【曰:学人近往洪州白峰山礼大通和尚,蒙示见性成佛之义,未决狐疑,远来投礼,伏望和尚慈悲指示。】智常去参访〔大通和尚〕,请问他如何〔见性成佛〕。但问题是,〔大通和尚〕的开示,他还有疑惑,也没有办法见性。所以才有这个因缘,远来请教六祖大师。【师曰:彼有何言句?汝试举看?你在大通和尚那边,他跟你谈什么?【曰:智常到彼,凡经三月,未蒙示诲。】你看,你如果去找我,我三个月都不理你,你早就生我的气了。他去了三个月人家也不跟他开示。古时候很多禅师很少讲法,很注重实修。为什么?因为这个法你堪讲,他才讲给你听。【为法切故,一夕独入丈室请问:「如何是智常本心本性?」】你注意看《六祖坛经》,禅宗表面上心跟性不分,但有时候还是分,所以这里问〔本心本性〕。修行要从〔心〕,心要从用,叫你念佛刚开始是用,从那个用回归体,但很少有人从体回归用。如果做到,这样的人就是顿悟的人。一般的人都是从用回归体,就是渐修渐悟。不可以讲一定是怎么样,没有一定,每个人程度不一样。有的可以顿悟顿修,有的可以顿悟渐修,有的可以渐修渐悟,大部分都是渐修渐悟。【大通乃曰:「汝见虚空否?」】禅师的特色都是这样,不会正面回答。【对曰:「见。」彼曰:「汝见虚空有相貌否?」对曰:「虚空无形,有何相貌?」】〔虚空无形〕无相,所以他直接了当地回答。【彼曰:「汝之本性,犹如虚空。】你的佛性就跟〔虚空〕一样。【返观自性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了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你听起来,抓不到他的错呢!意思就是大通和尚跟智常禅师说:「你的自性就跟虚空一样。我现在教你,〔反观自性〕,回归自己的自性观察你的自性。你的自性当中〔了无一物可见〕。这样的见就是〔正见〕。」其实也是对啊!因为六祖说过,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啊!再来,既然〔无一物可见〕,所以你再观察,〔了无一物可知〕,这样的知就叫做真知。我们刚才讲过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你开始会察觉到一个问题,般若无知跟现在大通和尚讲的真知概念不一样。【无有青黄长短,】自性是无形无相的,也就是你回归你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81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