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80集
,遂呈偈曰: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通再启曰:四智之义,可得闻乎?】他还是不太了解,所以再问。他为什么这样问?因为他认为六祖大师只回答他三身,并没有回答他四智。我们一般脑袋都是这样。【师曰:既会三身,便明四智,何更问耶?】奇怪?我说〔三身〕你懂就懂了,还问〔四智〕,难道〔三身〕之外还有个〔四智〕吗?我们的概念就是这样子。比如说,体相用,我跟你说一个体,懂了,相跟用事实上是不需要跟你讲。所以,我跟你讲三身,你不懂四智是什么意思,那我前面讲三身你也不懂。他分明说三身,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分明说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他已经这样跟你说了,为什么还听不懂呢?【若离三身别谈四智,此名有智无身也;】意思就是不明白〔三身〕〕,现在专门要去研究什么是〔四智〕,这就是我们学佛的人的通病,针对一个名词去研究。如果你是这样的态度,就叫做有智无身。这里的有智不是真的有智慧,而是说表面上你好像懂〔四智〕的意思,但事实上你根本不明白〔三身〕。【即此有智,还成无智。】那个〔有智〕事实上是没有智慧。你认为三身四智是分开的,然后想去明白什么叫三身,什么叫四智,我们一般学习都是这样。他不明白〔三身〕就是〔四智〕,〔四智〕就是〔三身〕,有时候是为了方便,才这样讲给你听。比如说,你不明白一心,你不明白十方法界为一心所变,我就跟你讲有个天堂有个地狱,你就问:「师父,天堂是什么变的?」」我就说:「天堂是你的心变的。」「那地狱是什么变的?」我跟你说天堂是什么变的,就不用再跟你讲地狱是什么变的,也是心变的嘛。你真的懂天堂是心变的,其他的东西就不用再问我,一切的东西都是心变的。所以不明白的就是不会开悟。【复偈曰:】这一段很重要,这一段是唯识,你假设很喜欢唯识,你要很佩服六祖大师,一个不识字的人,居然空宗、有宗都通,性宗、相宗都通,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像我们识字的去研究都不懂。这首偈要讲深实在是很深,但为了让各位比较有信心一点,我想办法讲到你们听得懂。下面这四个智就是转识成智的意思。外行的,会针对这些名词一个个问:「师父,什么叫大圆镜智?」比较内行的,不会这么问,他会问你:「法师,请问,如何转识成智?」一句话就好了。什么叫意识?意识本来就是一个就好,为什么这么啰嗦?在原始佛教,世尊刚开始谈识是讲六识,后来大乘佛法开始延伸到第七、第八识,甚至讲到第九识。意识可以讲一个,也可以分析六个,八个,为什么要这么分析?简单地讲,禅宗最单纯,只讲一颗心。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学禅?就是不喜欢啰嗦。但因为大部分的人,这样讲他听不懂,才慢慢地拆给他听。比如说,我现在下来几个动作,上去几个动作?一个。听不懂的,现在准备上去,开始了,脚跟要抬起,脚尖要抬起,慢慢地分析,我可以分析得很复杂,甚至可以分析八个步骤,这叫分解动作,就是八识。对一个不需要分解动作的人,就是一下子。但分解动作假设八个部分,不可以说八个,它事实上是在阐述某个概念,但透过这样子让各位更了解。这各有利弊,有的人越听越复杂。我讲个很简单的概念,你的心怎么生起的?因境界而生起的。你听懂了,拿回去用。那个境界所以让你生起生气的心,你的心是因它而生起的,你听起来很简单。如果跟你讲更复杂的,就不一样了。【大圆镜智】就是转第八意识,成〔大圆镜智〕。【性清凈,】第八意识就像一个生命的黑盒子,藏着很多的概念,什么都有。我们的想法,假设有善有恶,你觉得你的善恶是几比几?当你没有生起善念的时候,几乎都是恶念。你念念没有正念,必然念念生恶念,很恐怖。《地藏王菩萨本愿经》讲:「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你说叫我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