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69集
出消除声音的方式,这样的方式一般都是很累的。所以我才讲,六祖大师的这种修法最难懂,但是最轻松。铲除生命的障碍这种方式最好懂,但是最不轻松,慢慢地锄啦。我比较懒惰,选择最轻松的方式。当你能够觉醒了,你不就是个觉悟的人吗?〔自心归依觉〕,从今天开始,从你的觉察开始,赶快去觉察你的内在。为什么?比如你跟你另一半相处有问题,是你内在有问题。你跟你孩子亲子有代沟,那是你内在有问题。你跟你主管同事不和,是你内在有问题。你跟所有的人在一起不和,都是你内在的问题。包括你跟你自己不和,你有没有注意看你自己跟自己不和,不信你注意看你的脸型,左边跟右边不太一样,因为我们内心一直在抗衡、矛盾,我们不能够平衡、不能够化解,所以相由心生,看你的相也能够察觉你的心到底宁不宁静。你是不是从今天开始用你的这颗〔心〕来〔归依觉〕?!就是好好地察觉,察觉出来后,不可以只停留在察觉。我事实上也常常遇到这样的人,他常常可以讲出他自己的问题,但是他不愿意去改变、不愿意去解决,他停留在察觉。他察觉到自己是一个卑鄙的小人,然后就不再学了。既然你是小人,何不变成君子呢?既然你是君子,何不变成圣贤呢?你说:「师父,圣贤之后,变成什么人?」圣贤之后,就变成正常人,你们不要紧张,只是恢复到正常。你们不要以为爬得越高,就会越寂寞。很多人都怕成就太高,爬得太高,爬到金字塔的顶端,结果你是法老王,世间上的人都不了解你,你的心最孤独最寂寞。世间很多的理论这样教你,谁愿意这样学?我才不愿意这样学。哪里有学到最后,说:「啊,世间的人纷纷扰扰,只有我这个人最寂寞。」我不想学那个最寂寞。原来爬到最高就要绕回来,就叫做平常,这样不就是「和其光同其尘」吗?这样就是「人在红尘,心不染尘。」这才是个觉者!不是修到最后说:「别人都不了解我。」不是这个意思。你自己在研读佛经,原则上不可以只有这样的白话解释,这样不能够谈到你真正想要突破的地方,就像自心归依觉,你不可以解释说是自心要归依觉悟,你这样讲,你也是不会。有的人读佛经,为什么没有感觉?他并没有把他真正的问题跟佛法融合,你不可以这样读佛法。佛经所讲的每一句话都是针对你自己,从这个角度来探讨,是很容易感触跟感动的。就像如果你没有被佛经感动过,你要了解佛法是很困难的,就像你没有被自己感动过,你想要去了解自己,那就像隔一道墙,是不能够突破的。当你看到的这句话,你是不是能够深入去了解它?为什么说禅那又叫静虑?就是静静地思维。「自心归依觉」,你就应该生起:「我怎么归依觉呢?」的想法。你自己要去探讨,去思维。「对,我也是要觉啊,但是我就是觉不了。」不是你觉不了,你要思维,之后你一定能够找出理论跟方法。觉的人〔邪迷不生〕,这里面的邪迷不生重点摆在〔迷〕字,迷跟觉刚好是相对的概念。我们不是迷,就是邪,不是邪,就是染。我们先从这三个字来谈,「邪迷染」,又叫「知情欲」,「知」可以作「智」,这三个字是心理学里描述一个基本的人格内在,我们掉入一个陷阱,让我们今天不能够觉悟,才不能够生起正见,不能够清清净净,才会被卡祝我们从归依觉,觉而不迷这个迷字开始来谈,我们说「你迷失了」,这个迷指的就是我们对事情着迷了,所以叫执迷不悟。你明明是不对,但是为什么要执迷不悟呢?比如说你明明知道这个人不能爱,但是你为什么要爱呢?你明明知道这是不好的,你为什么要做呢?这叫迷。内心世界是属于情感层面的,是个人的感情世界,我们会对感情着迷。迷什么?你想想看,有些东西难道你不知道它不好吗?吸毒的人也知道毒品不好,他也知道很多事情不该做,但是为什么还要执迷去做呢?他迷于事相,以外在的角度叫事物,或是对人,对物,内在就是感情的层面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69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