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63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63集善知识!此香各自内熏,莫向外觅。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善知识!各随我语,一时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憍诳染;从前所作恶业憍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善知识!此香各自内熏,莫向外觅。】要点燃你自性的香,所以要往内熏习,这叫「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净化自己内在的生命,这就是〔香〕,熏陶净化你自己。你净化自己了,是个觉悟的人,接着你要从事心灵教育,来净化社会人心,那就叫菩萨道,净化自己就是解脱道。【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为什么要加个〔无相〕?忏悔分两种,一种叫事忏,一种叫理忏。事忏就是以行动来表示,比如说你做错事情了,就应该跟别人道歉,或你是个游子,现在愿意回头了,这都叫事忏。你们到寺庙去拜忏,向佛菩萨忏悔,这也是事忏。事忏一般人就要做到,如果做不到,就不需要谈到理忏。理忏是真正明白道理,明白「原来罪性亦是空」。如果你不明白,你内在会有内疚,内疚很伤人,内疚感让你永不得翻身。我们做错了,知道错了,该承担的就承担。但为什么放得下?因为他知道「罪性亦是空」。同理可证,福性也是空,所以你做好事也不会执着。这里说的做坏事不是说不执着,而是做了,该怎么样你就怎么样,就是我们所说的放下吧。凭什么放下?你不明白「空」你就没有办法放下,你就没有办法重新做人,你就没有办法从凡夫变成圣贤。有一句话最容易表达这个意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像顿悟,就是这么快,讲的就是心。他的心能够用理忏的角度就觉悟,就是很直接了当的,这样才符合六祖大师讲的灭三世罪。【灭三世罪,】〔三世〕不要解释成「这辈子、上辈子、下辈子」,这代表一切,代表无限的时空。但你会说:「三世我又看不到。」佛法可以谈得很远,又可以谈得很近,前念就是过去,今念就是现在,后念就是未来,就是指你的念头,近到你的念头,就是三世。【令得三业清净。】〔三业〕就是「身口意」。因为是身口意在造罪,所以从这边让它清净。如果你不明白这个道理,这一辈子做多少错事,数都数不完。那上一辈子呢?每一辈子都这样追讨,没完没了。你说做不对要跟别人磕头,你头磕得断掉了也还没完。所以,真的悟了,才能够打开,但悟了之后,并不是就没有因果,「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纵使开悟了也要接受果报,只不过不受苦,因为诸法无我。你看一些禅宗的公案,祖师大德开悟之后也还是要接受果报。他为什么不怕死?根本就没有生死,所以他不怕死。为什么我们怕死?因为我们就是不了解生死。我送你一句话:「你根本就死不了,因为你从来就没有死。」同理可证,你从来也都没有活。如果听不懂,就先按照你听懂的,不用产生障碍;听课要听得这么舒畅就是这样听,听不懂的暂时放下,但有一天水到渠成,你就听懂了。【善知识!各随我语,一时道:「弟子等,】如果你要忏悔,这个〔弟子等〕就讲出你的名字。【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憍诳染;从前所作恶业憍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我们造罪,因为无明,因为贪爱。造罪透过什么媒界?透过「身口意」,尤其以意为主,就是你的心念,就是心迷念染,染境界,你的心染境界,一定造罪,所以执着就是恶。之后,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