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59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59集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着心着净,却障道也。【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不见人之是非、]口。[善恶、]身。[过患,]意。[即是自性不动。]坐禅的意思不是坐在那边身不动,而是叫我们心要不动,但是一般人不会修,他坐禅的时候坐在那边身不动心动,起坐、下课就开始讲是非。真正会修的人,不是这个意思。请你把关键字画起来,你就觉得很有趣。前面说〔见〕,后面说〔不见〕,这叫圆满,我们一般人是见就见,不见就不见。什么叫圆满的概念?〔但见〕就是有,〔不见〕就是空。〔但见一切人时〕,就是你可以看得到一切现象,比如说有人吵架、打架、做坏事,看得很清楚,〔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我们一般人不是这样,我们只要抓住人家的小辫子,就开始批评批判。你做坏事被批评批判,你表面上能接受,做好事被批评批判,你就不甘愿,觉得还是做坏事被批评比较情愿,这就是陷阱。你要不就干脆不做,那也被批判。怎么办?很简单,你就想那是他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别人批评我,假设他不对,是他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将他的问题变成我的问题?我没有问题,是他有问题。这样不就好了吗?但现在是他有问题,他批判你之后,你也有问题,那就两个人都有问题。有智慧的人为什么有智慧?他清清楚楚看到世间所有的东西。他见到因缘比你清楚,但是他的心不动,这个〔不见〕就是他心不动。为什么?因为心原是妄,动什么?空就是不执着,就不会产生分别对待,不会产生对立的概念。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他不会去说人家是非。【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着心着净,却障道也。】六祖所讲的〔不动〕不是身不动,而是心不动。你不是想修道吗,怎么跟道违背?![若着心着净,却障道也。]如果你去执着那个心,心就是用,执着净,净就是体,反而会障碍你悟道。坐禅品是《六祖坛经》里最短的一品,但你要想做到,以现在的功力几乎是等于零。我们现在做不到,但是我们不可以放弃。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我们要为《坐禅品》做一个结论。这也是影响很多人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之所以这么多知识份子,或古代的大儒,对中国的禅宗这么向往,就是因为这些禅师彻彻底底把禅落实到生活,所以传到现在叫生活禅。但现在已经变成一个口头禅,会的人很少,一般人的只会在蒲团上坐。生活禅才是真正的修行。为什么?一天二十四个小时,请问修行要修多少个小时?要二十四个小时都修才对,这个概念事实上没有很困难。但是现在变成是,比如说他一天可能修两个小时,比如说早课一个小时,晚课一个小时,总比没有修好啦,但如果他把这样就当成修行,这样是不对的。早课跟晚课是生活的全部,还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一部分。你学东西怎么能够学一部分呢?!生命是全方位的。那怎么修呢?「师父,你的意思就是说不要早晚课吗?」你误会了,比如说早课,是早上六点做到七点,晚课是下午四点做到五点,难道是叫你把那两个小时抽掉吗?我不是这个意思。既然早课是五点到六点,难道六点到七点吃早餐这段不用修吗?「吃早餐怎么修?难道是一边吃早餐一边念阿弥陀佛吗?」你不用笑,事实上五点到六点你在做早课的时候,你的潜意识真的认为你是在修行,但是到六点结束之后,唰地一下,轻松了起来。你自己的内在应该不会骗自己吧?!你有没有感觉?骗自己要骗到什么时候?接着七点到八点,假设你运动一下,或你打扫一下,难道这段时间不用修吗?假设现在八点准备去上班,假设你公司需要二十分钟的车程,你八点半准时上班,难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59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