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57集
无常无常无常」,这样效果很差,这就代表你不懂得方法,所以你才会是这个样子。我们七天禅修的课,就是一节课念佛一节课坐禅,这样轮流,动静动静相间,你说止观也可以,说禅净也没有关系,反正对你有帮助比较重要。[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只要你能够不去执着现象,那就叫〔禅〕。事实上内外是一体的,不执着外面的现象,你的内心自然就不乱了,就叫〔定〕。六祖大师所说的定,就是不要被境界所影响。比如说你看到一些高僧大德,修行到一定程度坐在那边入定了,那个定跟六祖大师所说的定是不一样的,六祖大师所讲的定就是佛陀说的真正的定,就是说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无论上班、下班,无论遇到顺境、逆境,好事、坏事,你的内心都不被影响,佛法讲的就是这个〔定〕,这样的〔定〕才能够跟生活结合。不然,你在那边打坐,比如说,现在是周休二日,我想我要好好地入定,结果礼拜六一坐下去结果就入定了,入定到礼拜一上班也还在定,等到出定后去公司就被开除了。有时候老和尚的入定是因为他本来就在深山,他入定不会影响生活,但是当他来到红尘当中,跟一般人一样,他该怎么样还是要怎么样。反而很多人欣赏入定,或想透过修行学习入定,这不是真正佛所讲的定。不是要去追求什么境界啦、神通啦!简单地讲,那些对人生并没有什么意义。《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净名经》]即《维摩诘经》。[即时豁然,]当下开悟,当你什么时候不执着,就在不执着的那一刹那当下就开悟了。[还得本心。]找回你自己本来的面目。[我本元自性清净。」]上面的本心跟下面的本性意思是一样的。你要注意《坛经》,本心、本性有时候是同样的意思,也就是说你本来的心是清净的,这是真实的。这个清净不是你修来的,修来的清净一定是假的。比如说,你觉得家里现在人很多很吵,所以你想尽办法把吵的人赶出去,或把那些孩子带去公园玩,这是修来的,你是透过什么方式让它暂时回到清净。但是这有可能吗?这还是暂时的!因为是无常的,孩子纵使吵吵闹闹去公园玩,他纵使体力再好也只能玩一天。还有这一些客人走了,另一些还是要来啊!所以清净不是修来的,是本来的。但本来的概念一般人很难理解。什么叫很难理解?「本来」就是佛法讲的「空」、「空性」。「空」的意思就是完全不执着,那个「完全不执着」的概念也执着不得。什么叫执着不得?就是我常譬喻的:「有形有相的一定会污染。」比如说这张桌巾,你拿墨汁或可乐倒下去,它就被染污了。但无形无相你怎么污染?空就是无形无相,你污染不得,那个才叫本来。这样的境界你一定要开悟才会知道,当你走进你的生命你就知道了,不然就是理论,讲是没有用的。你不该一直在谈西方极乐世界室内温度到底是几度,室外温度到底是几度,而是要想你如何去那里。同样,不要去谈「开悟是什么状况?」而应该去谈「如何开悟?」「如何不执着?」开悟的境界,只要讲得出来,就一定是假的。只要有人跟你讲:「告诉你,我开悟了。」你就喝口茶就好了。在佛法里面常说「不可思议」,「佛曰:不可说。」只能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跟你描述开悟的人,都是没有开悟。所以我常讲:「悟不悟自己知道,也不需要去炫耀。」[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悟。[自修自行,]修。[自成佛道。]证道。你没有开悟,你有办法做得到吗?这就是六祖跟你说「悟后起修」。要注意看一个概念,这是四个境界,从里到外开始排,开悟只是第一个境界,开悟叫做「理无碍」,你不要以为开悟就是终点,开悟才是起点。但是我们修一辈子连起点都还没有,所以常讲:「只到门外,没有登堂入室。」我常常开玩笑说:「我们连门都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