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57集
消费者,觉得有困难,这个概念是错的。你什么都不懂,指的是跟老一辈比,但是跟消费者比,你胜过他们。比如,这个茶杯怎么做的?很简单,你只要来我们公司上三天的课,你就可以挨家挨户去推销,一般的消费者不会把你问倒,因为你已经听了三天的课,而他没有听。你们佛法听多久了,却被没有听的人击倒!好好地去检测自己,肯定是学的不对,哪里出了问题自己去找。你不觉得光是这个东西,你就会充满很高的智慧?为什么「观因缘」会证悟辟支佛?辟支佛的程度就是比阿罗汉高。我刚才谈过观境界和身体,形成的原因是无常,你们都能够认同,却没有人开悟,所以我不得不讲第三个。你现在看到的就叫现在,有现在就必然有过去跟未来。现在是什么?我们人相当地矛盾,他现在不好,他一直希望能变得更好;第二个矛盾,就是「我现在很好」,不希望改变成不好,这真是矛盾。一个「现在」的概念,假设会变,就是全部会变,哪有说你自己一颗心各自表述,那就是你自己矛盾的概念。「我现在活着,担心死亡。」因为你希望能够一直活着,也就是现在能够成为永恒,或希望你的爱人永远都在身边,或希望你现在的财富都不要缩水。要开始观,请问,过去是常还是无常?为什么是常?如果过去是常,怎么会有「过去」这个名词呢?就已经过去了嘛!那未来是常还是无常?如果你听不太清楚,明天是常还是无常?因为明天也会变成昨天,未来也是无常。你过去很贫穷是无常,你未来很富贵也是无常;你过去很健康是无常,你未来身体会越来越不健康也是无常。所以你不要得意忘形,只要好好地过,健康不健康,你都好好地活着,贫或富,你都安身立命地过着。现在引证,既然过去、未来是无常,那现在怎么有可能是常?!既然昨天、明天是无常,今天怎么可能是常?你这一辈子怎么可能是常?不能成立嘛!所以,这一段叫「三世亦是无常。」《金刚经》有一段话「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所以不要一直谈过去,也不要一直期望未来,亦不要执着现在。这几个名词都可以让你有觉性生起,这样人的心才会快乐,才会完全清清净净,不再有很多的包袱。你过去有很多怨恨、无奈,或是你自己的内疚感,「无常」的概念可以让你释怀。「未来」说得好听,叫梦想也好,理想也好,妄想也好,都是无常。那「现在」哪有常?时时刻刻都在变,现在怎么会常?!透过这样的观察,会让你对无常有更深的体认,以此类推,有更多的方法自己去想,这样观才有机会开悟。它不是理论,只是因为你过去都不愿这样去观察,所以佛教你「无常」这个概念,你不能够明白,你不能够走入你的生命,你不能够受益,不能够感动,不能触动,所以你永远是执着的、固执的、顽固的。一个有智慧的人,一定能通权达变,无常的智慧就是变,很高深的智慧。我们七天的禅修每天要观一个,不是七天全部观。但要注意,原则上心要净才容易观,所以在佛法里面,修行有两个字,光是谈「止观」就是一个方法。止观是一个因,修成叫定慧,是一种结果,「止」就是将你的心摆在一个地方。你要静静来观察「诸行无常」,不妨先利用半个小时,好好念一句佛号,让自己的心有止,透过这句佛号让自己的心有止有定,半个小时后,让自己好好观「诸行无常」。按照次第观,不要跳,修行不要骗自己,说不定你观到几个你就开悟了。因为你现在是在听课,表面上你会错觉你没有开悟,因为你没有触动完全没有感觉。所以先念佛,修止,接着观无常,两个都要平衡。为什么?我们讲第三品是《定慧品》,讲的是定慧等持,那个等就是均等,定跟慧两个要均等,简单地说,戒定慧都要均等,要平衡发展,这样才不会出状况。有定力了,接着你才容易观察得出来,才能够观得深入,如果没有定力你可能一观下去就打瞌睡。不然,没有观,在那边乱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