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57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57集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你要从第一个层次开始观。现在看到这个茶杯,它是一个形成的原因还是已经形成的结果?结果。现在看到你的身体,也是结果。现在看到外面那棵树,是一种结果。你的心也是一种结果。为什么?「我在生气。」生气已经产生,是一种结果了。原因是「你为什么生气?」结果比较好观察还是原因?结果。所以才会讲「凡夫畏果,菩萨畏因。」菩萨智慧比较高,他能够看出那个因;我们是事情已经发生了,才问为什么,或是该怎么处理,我们就是凡夫。为什么请各位观结果?因为比较好观察,但你这样观察,你的执着还是不能破。接着,就叫你观察形成那个结果的原因,你要观察这个原因就不简单啰!比如,我叫你观察那个境界,原则上先听声音。请问,为什么有风声?以佛教的说法叫「因缘」,辟支佛要学十二因缘,那叫辟支佛的智慧,主因跟助缘合起来叫「因缘」,换成一般人的说法,就是因素和条件。这世间所有的一切形成一个现象,它一定不是只有一个原因的,如果你只讲出一个原因是不对的,所有的东西都不可能单一而成立的。既然如此,光是从主因跟助缘就两个了,但是这个助缘跟主因本身就由很多个条件形成,要把它分析得很详细,需要一个智慧很高的人,一般人是没有能耐的。我们用一个很简单的概念,为什么有风?最少有三个条件,因为这三个条件你才感觉到有风声。一空气,因为风本身就是一种气流,二摩擦,因为风没有声音,它要撞击、摩擦才有声音,再加上你的耳朵听力正常,请问,这三个因素条件,气流是常还是无常?无常。那物体和耳朵是常还是无常?无常。答案已经出来了,形成的原因本身就是无常,形成的结果怎么会是常?比如说这个房子,钢筋水泥瓷砖都是无常,怎么可能这间房子会是常?!这样的深度就更深,因为你是从形成的原因来观的,形成的结果你已经观过了,但你还是没有开悟,接着,你再观更深一层,形成的原因本来就无常,从外面的境界去练习观,不要复杂。你在听声音,你就观察声音怎么来的,怎么形成的,然后知道这些形成的条件本身就是无常的。观过之后,再观你的身体,这在佛法的解释就是四大,「地水火风」,有的再加个「空」,因为没有空不能够组成,但一般都讲四大,按医学的原理来讲就会讲骨胳肢体。你仔细来观,形成你身体的条件亦是无常。但是你不可以直接用这个概念说:「形成的条件亦是无常。」不可以这么粗糙,而是你真正去思维:「它是什么因素形成的?」你要一项一项去观察,不可以笼统带过,这样没有力量。接着:「我现在在生气。」你要会分析主因是什么。第一,你内在就是有生气、瞋恨的种子。第二,什么叫助缘?就是「那个人看起来很嚣张。」我内在本身就是有生气的种子,然后刚好遇到那个嚣张的人的因缘,所以让我气起来。你不要小看这个分析,你光是有能力这样分析,你的智慧已经很高了,所有的事情你都可以这样分析。比如,这家公司为什么会倒?就是会有高明的专家做企业管理的来检测这个公司的成败,这不是需要很高的智慧吗?比如,台湾最近的观光客为什么会减少?你只要找出原因就是有救。比如说:「高雄这几年的人口为什么一直往外流动?」或:「高雄的水质为什么一直没有办法改善?」光是这一点如果你都能探讨出来,你就可以变成世间的智者。你千万要明白一个概念,你如果这样做,学佛比别人更笨,你岂不是很可惜!你们有来听课的人,回到你们家被你们家人气得要命,你会不会很沮丧?你来学什么的?按照因果的角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有学就一定胜过没学的,否则就是你白学。以前我常常为企业界上课,做新人的培训,或老员工的在职训练。新人常常会问我一个问题,他们到公司什么都不懂,而且刚接触产品,就要去卖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