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55集
所以才讲左边,为了让你懂才不断地创造名词。你说:「学佛那么多名相9其实佛经一打开,只要两个字懂就懂,「如是」,就是佛要传给你的法,「我闻」,就是你听闻,懂了就懂了。「如是」就是五祖弘忍,「我闻」就是六祖惠能。就是因为我们不懂,所以前面讲「坐禅」,后面讲〔禅定〕,其实「坐禅」懂了,〔禅定〕就懂。[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差别在执不执着而已。不执着就是真正懂禅的人。[本性自净自定,]本性就是我们生命原来的样子,它是清净的,它本身就是禅定,这个〔定〕不是你从外面修来的定。比如说:这边很吵,我离开这个地方会比较安定;这不叫定,这叫被境转。他不喜欢吵的境,他喜欢不吵的境,他原则上还是执着境界的。[只为见境思境即乱;]六祖大师东讲西讲就是要让你回归你原来的状态。为什么我们不能够体悟到呢?因为你〔见境〕,你内在的念头就被境界转。因为你在这个境界当中,前念今念后念,你染这个境界心就乱了,你就没有办法体悟到清净。[若见诸境心不乱者,]心不染不执着。[是真定也。]这才是他要讲的〔真〕正的〔定〕。你回去不断地练习,不要拘泥各种形式,你行住坐卧,动静语默,任何的情况下,都可以修行。怎么修行?看你的心执不执着,当你的心察觉到执着了,这样就好了,你时时刻刻察觉你的心执不执着,当你知道你执着了,不要做第二个动作。你知道你执着了就有救了,知道了,承认了,就在那个刹那,你就稍为放松。你不要说:「我不要执着9那是你自己的脑袋在骗你自己。修行是一种很自然的状态,你不需要脑袋来骗自己,你只要清清楚楚知道你犯错了,清清楚楚知道你起恶念了,你执着了,知道在当下你的心是个什么状态,请你把握住这个重点。一般人没有透过训练,他遇到那个事,他的心完全在那个事,他不是看到他的心,他是看到那个事。比如说:「先生这么晚为什么还没有回来?」「小孩子为什么不听我的话?」她都是看到事,她没有看到她的心。应该是:「这么晚了先生为什么还没有回来?我看到我的心的状态9「孩子不听我的话。我看到我的心9看到你的心,你可以用各种的名词来讲:「我现在在烦恼,在生气啦9但无论用任何的名词,都是因为你潜意识的执着而产生的,你就应作如是观,这样观,观久了,你对你的心的灵敏度就很高。观久之后,你不容易去怪罪外面的现象,或任何一个人,因为你能看到你的心,能训练成这样算不错了。但这样并不代表你的心清净,你能够看到你的心,但是你还是知道你自己的心是苦的,你还是执着的,还是充满贪瞋痴的,只是你每天能够完完全全看到你自己的心的状态,然后再渐渐去消融你的心,就是这样修行的。以后不要问我:「师父,怎么打坐?」不是怎么打坐啦6六祖坛经》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你想打坐当然也可以打坐,不妨碍。曾经有三个出家人想借我们山上修行,他们一天念佛十八个小时,我一天差不多没有半个小时,因为每个人修的法门不太一样。他们已经念了三年,如果以念佛的功夫,我佩服他们,我的意思就是说他们念得很法喜才可以这样念。那你就要去探讨:「他可以这样念,为什么我不可以?」你在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或南无地藏王菩萨,为什么你不能够念出感情?为什么你不能够用你的生命念出来?你是用你们的喉咙在念佛号,没有效啦!你们要把它念得很感动。就一个方法,当你在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时,你就要明白真正观世音菩萨的内涵,你越明白,你念起来就越感动。你想念阿弥陀佛,就要了解他,不然你念起来没有感觉。你自己个人要念什么没有关系,念哪一尊佛,哪一尊菩萨没有关系,问题是你要去了解,你不要自欺欺人,也不要白做功夫。既然你想念,就用心地念,也没有人强迫你。念有没有用你不要问我,就好像曾经有学生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