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53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53集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过了就好,不要一直在想。若是你〔思前境〕,就是一直在想那件事情,想之前你对我怎样,夫妻吵架常常说你以前如何。〔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若你一直想一直想,就越想越气,对你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对某个人一直怀恨或排斥呢?这样最直接的就是伤到你自己。当想别人对你不好,第一个倒楣的就是自己。你要透过练习,假设没有这么强的正念,会常常被自己的念头带得团团转,所以为什么常常有很多人会失去理智。这样的话,你就被念头所绑,这个心本来是一种作用,结果反而被它绑,就像你买一只菜刀,每次都切到自己,你买一条绳子要来绑你家的牛,结果却把自己绑了。【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过了就过了,不要抓着不放,不要被你的念头所绑,这样你就能够体悟到什么叫〔无壮。从这里好好地去体悟,渐渐能够有机会契入你生命的本质,去了解你的佛性。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这一段跟前面的解释几乎是一样的。[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我们一天到晚被事相所绑,比如说「你有什么心事?」我们若是能够彻底地不去执着它,[即法体清净]。一切现象统称就是诸法,诸法的本体是空、是清净。现在不只是你的本体是清净,这个盆栽的本体也是清净,它是因缘所形成,我们也是因缘所形成。为什么说「有情无情同圆种智」?就是生命的本质是一样的。我们中国古人谈「天人合一」的概念,就是「万物本来与我一体」。因为所有的现象一定是透过因缘条件的形成,不是单一的因素,小到这只笔,大到这幢房子,都不是单一的因缘,并不是说这个条件里面再藏一个主体,或藏一个人。这个概念是一般人没有办法突破的,大家总以为在我里面藏着一个「我」,也就是在「我」里面藏一个主体。「本体」这个概念是个哲学的名词,用佛法来说就是「空性」。你用自性的角度,你常常会把这个「自」当成会有一个自己。最恰当最容易让你理解的是「性空」,但千万不可以解释成没有,是叫你不执着你自己,并不是叫你否认你自己。这不光是一种理论,而是要拿来应用。所谓理论就是说:「我知道所有的现象都是缘起的,并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主体。」这叫你知道,但你没有真懂,你还是执着的,这样没有用,所以这个理论对你来讲并没有很大的作用。你要透过不断的生活体悟,才能够真正懂。譬如,你不执着,凭什么不执着?凭你遇到事情的表现,才可以说你不执着,你如果没有展现出来,你那个不执着就只是口头禅或知识,是没有意义的。很多人常常是把人跟事拆开的,人事人事,人跟事完全不可以拆开。为什么?我们说一个人做人很成功,凭他做过什么事,一定要谈他的事迹,否则你呈现不出他的成功。你要好好修行,不是叫你不要做事,你要透过做事才能够成就你这个人。你要修行,成佛就是一个人格圆满的人叫佛,所以古代的禅师哪一个没有在做事?他们也是从早上做到晚,像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一日不食。有的人修的是懒惰功,从早坐到晚:「事情你们去做,我坐到开悟就好了。」简单这么讲,这样修都是有障碍的,是不彻底的,没有办法真正展现生命。所以,有的在家人说:「在家很忙,不如我来出家9哪知道出家了之后更忙。在家的时候早上八点上班,出家了之后早上四点。在家的时候下午五点下班,出家几点下班?但我们一般人掉入一个陷阱,他说:「你看你看,出家比在家更忙。」他谈的是现象,他讲这句话的意思是暗示出家人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53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