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44集
不知道如何明心见性,不看经典,也不听法师讲。不是笨跟聪明的问题,不是你听懂听不懂的问题,而是懈怠跟精进的问题,学佛只要是懈怠就一事无成。所以你针对一般人谈,他没有办法了解这个问题。例如我的俗家,就像是宗教博物馆,我大哥是一贯道,二哥是天帝教,大姐是无神论,二姐护持佛光山,三姐护持青海无上师,大姐夫是莲生活佛圣院,我爸爸在神宫里当委员,我妈妈是人家带她去哪她就去哪。你会问我:「师父,你回家有没有跟他们讲?」我在家里排老么,我要跟他们讲什么?!就只是跟他们聊天。问题是,这里面只有我才可以周游列国,就是说我跟谁都能够合得来,他们之间有些人合不来,我家好像八国联军。有的人真的不知道这是心性的问题,你说要怎么讲?我只能够跟他们讲,多念佛,念佛有什么好处,但总不能说:「你要从心性下手。」就只能随顺他们自己的因缘。我们这一代的父母亲应该都没有读多少书,他只要跟佛结缘,愿意念佛,我们就跟他们讲一些道理。但是道理再怎么讲都没有办法讲到自性,因为这个部份对一般人来讲很抽象。就好像我们现在在读大乘佛法,都知道佛性的概念,听多了,听得耳朵都长茧了,但根本就不懂,全凭猜测跟想象,像瞎子摸象,摸到大腿就以为像大腿,摸到身体就以为像一面墙,只是各凭想象,各怀鬼胎,「见性」对于我们来讲太遥远了,所以很多人〔不识身中净土〕。[自性〕、〔身中净土,]就是清净的佛性。一般人只知道心有烦恼,却不知道在心烦如麻当中,有一个清净的佛性。他不能体会,我们只能够权巧方便跟他讲:「当你起烦恼的时候,你可以念。」一般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你讲观世音菩萨几乎大大小小都能够接受,你不要叫人家念地藏王菩萨。然后讲:「你在念他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就会来安慰你。」用一般人会懂的概念跟他讲,我们只能谈到这里。认识字的我们才会送书给他看,但是有人不看,他只愿意抄《心经》,他却从来不了解自己的心,从来不了解《心经》。有一天,我们一个学生带个朋友来,人家是著作等身,他是抄经的经文已经等身了,他什么经都抄,佛经也抄,四书五经也抄,连《红楼梦》也抄。我问:「你为什么会抄经?」他说:「睡不着。」这样居然能够抄到等身,实在是不可思议。你说他诚心,他也不是诚心,他只是睡不着,你是要用什么话来形容他?说他无聊,还是说他奇怪?还是说:「你已经抄那么多了,难道你在抄的时候都没有什么感觉吗?」所以,不是你一直看就有感觉,而是你的潜意识想要了解才有用,否则纵使你每天看都没有用,因为我们心中有一道无形的墙。[愿东愿西,]有的人不从自性下手。〔东〕就是东方琉璃世界,〔西〕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愿东愿西〕的意思就是求身外净土。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在哪里都一样,你真的愿意世世常行菩萨道,你就要真的懂这个道理,而不是人家念什么,你就跟着念什么。你真的要了解,真的要有〔愿〕力。〔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就是随遇而安,在哪里他都能够安住他的心。【史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心地但无不善,]行十善。《六祖坛经》虽然是顿悟法门,但他还是权巧方便教你从十善下手。有一本经叫《十善业道经》,你们自己回去要看一下,《十善业道经》告诉你修十善有什么利益,这一本经是从利益的角度来跟你讲,你修十善是因,得到什么利益是果。《地藏王菩萨本愿经》是谈罪恶,你造什么罪就得什么恶果。每本经都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如果你要人家读经典,你看那个人是比较喜欢利益,还是害怕恶的果报而为他介绍,每一本经事实上有它的用法,你自己要会用。就像我们要讲《涅槃经》之前,我讲引言,要讲三个月,因为如果不从这里讲,大家学很久也没有用,没有办法落实就是空谈,是没有意义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44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