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40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40集释功德净土第二次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斋讫,刺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我们不但要普度一切众生,也要时时刻刻度自己,让自己超凡入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无论是世间法还是佛法,都应该入境随俗,不是说你学完佛之后,行为就要跟别人不一样,我们还是要跟一般人一样,人家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但是我们就是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要度我们内在的这个众生,然后再度你家那几个众生,如果心力有足,也度一下你的邻居。读《六祖坛经》,你真懂就妙不可言,不懂,就只是口头禅好,写文章好,写书法好。这一品谈两个重点,你懂,你学佛不会偏差,不懂,你就是标准的信徒。第一个就是我们常常把功德和福德混在一起,不明白什么叫功德,什么叫福德。你只要看到寺庙里有个箱子,那到底是功德箱还是福德箱?可以是两者,你丢下去那一刹那,是无住的供养,无住的布施,在那一刹那就叫做功德箱;如果心有所住,丢下去就叫福德箱。一样的道理,同样做一件事情,境界不一样。布施,几乎所有的人都是有所求,有所著相的布施,纵使他嘴巴讲他没有这种想法,但他潜意识还是有这种概念。如果你布施时一点执着都没有,你就是一个开悟的人。你不悟就是你有执着,但你没有察觉,这要进入自己很深的内在你才会察觉。第二个就是要谈念佛的问题。在台湾学佛,只要没有念阿弥陀佛你就学不下去;但在国外,不见得是这样的修行,就像南传的,或者其他的国度不见得有这样修。修行有八万四千法门,你应该尊重别人,不要别人修的跟你不一样,你就觉得别人错、别人愚痴。六祖说「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这个概念很重要,我们要彼此尊重。你虽然在念阿弥陀佛,但你真正懂他的意思吗?如果你懂,你就是真正的念佛人,如果你不懂,那喊破喉咙也枉然。六祖就是要谈自性净土和西方净土的问题。这一品,有这两个很重要的概念,如果你没有注意看,会以为六祖惠能在排斥净土,他怎么会排斥净土呢?所有的法门都一样,不管是学净土或学禅宗的人,都应该好好研读这一篇,不要误会它,读后你才知道怎么念佛。【次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斋讫,刺史请师升座,】讲到〔升座〕,很多人对戒律不太清楚。我没有出家前十几年来都是站着上课,刚出家时我也站着,后来看了戒律之后就坐下来了,为的是让大家尊敬三宝,所以出家人上课要坐着,不然大家会轻视三宝。【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官僚士庶〕代表不同阶级的人。难得听到开悟见性的祖师讲法,如果我们好好地听,真是会赞叹,就像前面讲的「何期岭南有佛出世」。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一个善知识,你怎么不好好把握跟他学呢?【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你们今天来听课是闻法,你们要〔今有少疑〕。你听完了之后,没有问题就糟糕了,那就是问题一大堆,这才是大问题。为什么有些人听完法没有问题?因为你根本没有思维法义,你只要思维法义,你就会察觉到很多你不懂。文字上的翻译你会,但法义你不懂,或你不知道怎么修,或你知道却做不到,长期以来都是这个样子,难道你还要骗人吗?但我们有问题也不会去发掘,也不会去解决,会去解决就会契而不舍。我们以前在学校读书也应该这个样子,老师教完了之后,我们回去还是要温故知新。我建议各位,你听我上课,你真正的利益最多一分而已,如果你透过思维的话,你自己会得到将近五分的利益。接着,你再解开你的疑惑,你就会得到七八分的利益。为什么还没有满分呢?因为你还要修行,你了解道理,但你要实修,不然都是空谈。【愿大慈悲特为解说。】只要我们愿意请教别人,别人一定愿意跟我们讲。法师一般都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