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40集
吝法,除非他不懂,不懂就说,不必觉得有什么羞耻。你可以跟他说:「这个我不懂,你可以去找什么资料。」或「你可以去请教某一个人。」比如有的人比较精通般若,不怎么精通唯识,有的人就比较精通禅,不怎么精通净土,或是显、或是密,一般都是各有专精。当你有疑惑,你应当问,但你不应该胡思乱想找些问题来问,或是问一些跟法义无关的,除非你问的问题是超过法义,但也是真正的问题,如果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就不用问。就像你问我:「学佛的人要不要烧金纸?」或「师父,我不小心吃到蒜,会不会怎么样?」这类问题你不要问我,你就问我重点。但有些人专门问我这些问题,我就说请你上网去找就好了。【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有〔疑〕不问反成障。如果你对某个人有怀疑,以后这个人跟你说什么话都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你对事情有怀疑,你就做不好它。你对你的师父或老师有怀疑,你可以直接去问他,但你私底下讲就叫是非。只要我们诚心诚意问对方,对方都会跟你回答。我们很多人对法师有怀疑,或对他所学的法,对道场产生怀疑,这是没有意义的。你不要道场东跑西跑,原则上是你自己的问题,不是道场的问题,也不是道场是非的问题。修行人不怕是非,你想修行就不要怕是非,你怕是非就没有办法修行,你只要「他非我不非」,这样就好了。你只要明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哪里没有是非?都是你的问题。师父一定有他的优点和缺点。你把真正的问题提出来,我们来谈这个问题就好。有人曾经说:「一般的出家人可不可以称为法师?」我说:「在我没有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请教你,你问这个问题的动机是什么?」一般的人都会急着回答问题,我不是。他说:「我没有什么动机,只是好奇乱问。」真是无聊啊!所以,有很多人在问,事实上是在评估出家人。法师不是出家人的权利,为人说法的人就叫做法师,所以你也可以被称作法师,就这么简单,你不要把它弄得那么复杂。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磨大师宗旨乎?师曰:是。公曰:弟子闻达磨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供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磨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磨大师宗旨乎?】〔达磨大师〕的〔宗旨〕是什么?有一句话说「达磨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简单地说就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直接谈的是心地法门。【师曰:是。】这叫一脉相传。【公曰:弟子闻达磨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供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磨言:「实无功德。」】这个公案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不用多讲,现在要讲的是梁武帝这个人,很多人看到这个公案,都以为自己的境界比梁武帝高。梁武帝是谁?我将他的丰功伟业一项项地跟大家报告。一,名师出高徒,他有一个老师,是一个开悟的人,叫宝志禅师,他的老师跟他住在一起,被他请为国师;第二,他的佛法造诣很好,曾经穿袈裟说法;第三,他有佛学的著作,还注解一些经典,包括《涅槃经》;第四,他规定所有的出家人都应该要素食。一般佛门的戒律之前都是佛制定的,当然佛有谈到素食的部份,但不代表所有的国家都是这个样子,梁武帝下令要素食,这也是他的贡献;再来,他为了超度他的皇后,遂请宝志禅师与高僧等十人,撰集《梁皇宝忏》为夫人忏罪。一千多年来,这么多人在诵《梁皇宝忏》,你要知道这功德有多大!做完《梁皇宝忏》法会之后,弥勒菩萨在梦中示现,为他讲应该取什么名字,你说这本宝忏功德多大!再来,所有的出家人对佛教的护持没有比梁武帝更大的,他造多少寺院,度多少人出家,以学佛的程度和对佛法的奉献,我们远不及梁武帝,这叫出世间法。那世间法呢?梁武帝是一国的领导人,你世间法也输他。你读《六祖坛经》,不要读到这一段就认为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