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35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35集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即徧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若识本心,即本解脱;】你了解自己不就〔解脱〕了吗?!你今天被谁所困?就是被自己所困,被自己的无明、疑惑所困,只是这个样子而已。你常常讲:「我今天出门遇到冤亲,回来遇到债主,我一天到晚被冤亲债主、孤魂野鬼所困。」你要这么说,我也没办法。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在上课,天花板忽然掉下一条蛇,那大家不是要吓一跳?就会有人尖叫,有人跑出教室。但有的人就有办法跟蛇关在一个屋子里面生活,这就看你了解、不了解,你不了解你就害怕它,无论它是什么,你都会害怕。表面上你被蛇所困,事实上就是被「不了解」所困,这个才是真实的答案,所以了解自己的人就能够真正快乐、幸福、平安、自在,他就能够真正的〔解脱〕。所有的问题就是出在你不了解自己。这个概念很多人似懂非懂,表面上他好像可以认同,但他又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认同的人,他一定会问:「我要怎么了解自己?」一般人认为要先了解自己的优点跟缺点,你当然要了解,这是世间法,但优点、缺点只不过是你的现象和作用,是表面的,至于你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你不知道。你愿意探讨,愿意想破头那很好,但你不要想错方向。有的人想错方向,他说:「你说得真有道理,了解自己才能够解脱,对对对!那我应该去研究算命,透过八字ˋ紫微ˋ卜卦来算一算,我终于了解我自己了。」或是「我来问问三世因果,让他告诉我,我就了解我自己了。」或是找通灵的,或是透过催眠。你要催什么?催哪一世?这样一问你只会哑口无言。有很多东西没有讲破你会很好奇、很向往,甚至你还想学。你想学什么?不是最好的东西,我不愿意学;为什么?万一你辛苦一辈子,学到最后,才知道它不是最好的,你不是会后悔吗?那还是要怪你自己啊!一样的道理,我为什么会放下过去的东西,毅然出家而不悔,为弘扬佛法而四处讲经?因为这才是最究竟的,才是我要的!所以说志气要大,那叫大人、大格局,那就是你的佛性。透过这样如实地去观照,你才能认识自己,才能够〔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当你〔解脱〕之后,〔般若〕的智慧自然就现前了,你自然就会有这样的境界。〔三昧〕本来叫正定、正受,事实上就是一种境界,你自然就能证得这样的境界。所以智慧不是求来的,是你自己因为明白而开启的。比如说,有的人会教我们权巧方便的方式:「你没有智慧,要向佛菩萨求智慧。」难道真的是他们给你智慧吗?是因为你诚心诚意,你在做的那个过程就叫修行。比如你拜观世音菩萨拜三千拜,别人还在睡觉你就起来拜,连续拜了三年,果然观世音菩萨赐给你智慧吗?其实是你自己透过这三年的修行得来的啦!有的人就是需要这么讲他才会听,信了就去做;有的人就不需要这样,他能从自己下手。【般若三昧,即是无念。】有了智慧,智慧打开了,自然你就不再胡思乱想。〔无念〕不是没有念头,而是没有妄念、杂念,这就叫正念,就叫净念。我们常讲净念相继,念念清楚,念念清净。不可以把清净解释作没有念,变成一滩死水。【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面对任何境界,你只要不执着,自然就能够达到〔无念〕,就能够念念清净,无论遇到什么现象或境界都一样。[心不染着]染就是贪婪、贪爱,因而产生了执着。如何心才〔不染着〕呢?因为我们就是认为所拥有的东西是真实的,才会执着贪爱,所以如果你没有照见它的真相,你根本没有办法解脱。所以小乘人会从观「无常、苦、空、无我」下手,以无常的角度,就是要让他知道无常,产生不执着的概念。大乘人是观「缘起性空」,缘起的现象其性本空,并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主体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35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