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25集
「如梦幻泡影」,不要贪那个静。「坐那么久也没有怎么样9你想怎么样?这个就是你内在的陷阱。如果你不相信,当你打坐时,有个内行人问你一句话,你说什么都是错。如果他问你:「你现在在做什么?」你说:「在静坐埃」「你静坐在坐什么?」「坐在那边用功啊9「我站着就不是用功吗?9「我坐在那边观啊9「难道散步就不能观吗?」「我坐在这边参禅啊9「难道躺着就不能够参禅吗?」很简单,你用你的概念去反问自己,你就答不出来。人家问你说:「你为什么要打坐?」你说:「我腿酸,自然就坐下去。」他自然没有话说。「你为什么倒下来?」「要睡啊9如果是考试,全部都倒;笔试不难,禅宗都是口试,两三句话,我看你怎么回答。你就知道,你的概念是错的,但是你都不认错,甚至不知道你这样是错的。念佛就是念佛,坐禅就是坐禅;坐着做什么?没有什么;这才彻彻底底将你内在的东西都止息,不在脑袋中产生名词对待。比如你现在是凡夫,要求成佛,这是对待;比如说,你心很乱,要求「定」,那是对待;你现在坐这么久了,都没有什么感觉,你想坐得很轻安,都是对待;这些都是执迷不悟。【当用大智慧】[大]摩诃,不可以解释作大小的「大」,大小的「大」不大,大小就是生灭、对待、现象。比如一颗石头比一粒沙大,一幢房子比一颗石头大,一座山比一幢房子大,喜马拉雅山比玉山大,地球比喜马拉雅山大,所以那个大不是真正的大。这里「大」的意思是没有办法比较,它不会掉入一种相对的概念,就是平等的意思。一粒微尘跟一个世界平等,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哪里平等?「一」毕竟空,「一切」毕竟空,这样才能够彻底地常清常净。[智慧]般若。你明白了这样的概念,就会生起空性的智慧。有的人对「空」真的不容易懂,「空」是真空,能够生妙有,就是智慧;真空就是佛性,就是本体;「空」就是没有障碍,没有执着,就是平等。如果你在为别人讲法,他那个概念听不懂,赶快换名词,意思都一样。举个例子,「随缘度日」是积极还是消极?消极?都是你自己的想的啦8随缘生活」有没有比较积极?有;「随缘尽本份」有没有更积极?有;「随缘修行」有没有更厉害?有;这几个名词其实都一样。虽然这些名词都是假名,你要用智慧用它。名词换一下,你的感觉就不一样。我们不是要去卖弄这些名词,而是要善用它们来帮助别人。你懂得这些,你跟人家讲佛法不会讲佛学名相,你会转,怎么讲他才听得懂,他听得舒服,不会有压力。【打破五蕴】[五蕴]身心境的陷阱。你的身体是虚幻不实的,你内心的感受,你的想法、观念、意识形态、思想也是无常变化、虚幻不实的。我们每个人的概念怎么来的?我们本来没有概念,透过很多名词、名相,到最后,形成你自己的思想;你抓着的思想就是你的意识形态,产生你的偏见和好恶。你一定要去明白你思想怎么来的。我们今天怎么会造成这样的思想?你的思想虽然是这样累积而来的,但它也不断地变化,所以你不要去执着你的概念,反而你自己可以无限地突破。你要透过训练,最好就是和人在一起,因为每个人的主观意识都很强,你跟他聊天就是一种修行,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的样子,但是你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你自己的样子。你能不能够把你的概念全部放下?这不简单;你不要去想「他的概念是对的或错的?」你就静静地听他讲,那个是他的因缘条件所形成的概念,就是他的程度。如果你听一百个人讲,你完完全全地清楚,你就了解这一百个人,这样不但对你觉悟有用,也对你将来度众生有用。【烦恼尘劳,】当你打破身心的概念,你的〔烦恼〕就消失了,你自然就不会往外面的世界去追逐,自然就离开一切〔尘劳〕了。要打破贪瞋痴,假设这两个都是平等的,你不会起贪,不会起瞋,也不会愚痴,这样自然就没事了。我们为什么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