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23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23集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这里讲的就是一念之间。你自己去决定你的念头,自己去决定你的状态和未来,但是你不要掉入过去的陷阱,你过去是什么人并不重要,纵使你是菩萨投胎转世的那也不重要。如果你一直谈过去是什么人,第一,你会掉入迷信,掉入怪力乱神,你一定会去问人家三世因果等等。第二种愚迷的人,一天到晚说有冤亲债主,然后乱用业障,一天到晚疑神疑鬼,业障堆得好像一座山,背着这座山,你怎么修行?!你们学佛不要这样学。那你应该怎么学?过去就过去了,而且过去你自己不知道,你不要在那里胡思乱想,不要瞎猜。那每个人有没有业障?有,知道这样就好了,以后不要再犯不就得了。你曾经对不起很多的人,那没有关系,过去就过去了,过去心不可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是「有没有业障?」我不回答这个问题,我只跟你讲说不要被这个观念障碍,勇敢地向前走,你才能够彻彻底底地从佛性的角度,自己去下手。【世人愚迷,不见般若,】世人只看到现象,只看到世间发生什么事情,看到现象怎么变化,看到人世间一切的差别相。世间人为什么苦?他看到现象必然苦,因为现像是不平等的,你苦就是苦在这里,你活在这里你不会快乐。有的人不明白这个概念,去寻找真理,他往往掉入迷信、宗教,成为教徒,有人甚至越学越困扰。说「上帝创造了我们」,那谁创造了上帝?「没有,没有,只有上帝创造我们,没有人创造上帝。」你这句话能成立吗?你可以创造我,就代表你也是被别人创造的。要么你就一神论,要么就多神论,大的你拜,小的你也拜,你阿公你拜,石头你也拜,那叫做石头公,这是多神论。你们不论去学什么学说、学派、宗教,只有一个重点,你要学起来,能够真正得到解脱自在的,其他都不是你要的。你不要学了之后变成别人的奴隶,不要学了之后被别人掌控,被鬼神掌控,这不是你要的,人生已经够苦了,不要再自寻烦恼。有学生说:「师父,你不觉得我们禅心学苑说好听点,叫做很单纯,说不好听,叫做很无聊?」我说:「什么叫无聊?」他说:「又不做什么,只是上课和喝茶。你看人家热热闹闹的,这边拜拜,那边游览,师父,你为什么这么做?」你想要怎么样?你想要怎么样你就痛苦,你就迷失,跟空性就没有办法相应。有些人动不动就会起个念头,像「无聊啊,要是像别人那样」那是不是现象?现象才可以比较,没有现象你怎么比?!就是现象,我们才会说应该怎么样,若是没有现象,离开语言、知识、概念,任何东西都离开才叫做自性。你自己要清楚,不要一直起那些无谓的念头,我们今天为什么需要三大阿僧祗劫呢?我们就是浪费在那「来来去去」的时间啦!如果你不这样浪费,那就「悟则刹那间」。我今天帮你搬走两个石头,明天你又放进两个,那我怎么帮你搬?没有办法搬!你说:「师父,我听你的课,听这么久,有没有比较进步?」好像更往下面掉一层,因为石头更多,你就更往下掉,原来我们愚迷就愚在这个现象,没有看到自性般若。【口说般若,】就是口头禅。知识份子,讲名相,被经典转,不然就是执着佛事。真正的佛事不是你现在所讲的佛事,你讲的都是现象的佛事。真正的佛事应该是觉悟的事。好好地孝顺父母,教育子女也叫佛事。【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佛法分为性宗和相宗,或叫空宗和有宗,这个性就是空性。这个东西是空还是有?空?这是现象。现象是空还是有?有?答案听起来是对的,所以我们现在活在哪个状态?活在现象的状态对不对?!你错了,你误会了。这个〔空〕就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