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22集
六祖坛经讲记第22集善知识!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善知识!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大家来学佛就是想要学到智慧,智慧跟知识是不一样的,绝大部分的人学佛都是学到知识,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学到智慧。知识是学习而来的,是透过看书、听讲而来的,如果你只是自己拼命地看佛经,以为会开启智慧,结果可能会令你失望。问题是很多知识份子都是这样,刚开始看时他会觉得蛮有心得的,一段时间之后,他会遇到瓶颈,他的知识越来越丰富,但是脾气、毛并个性并没有变,他的智慧没有增长,增长的只不过是知识、偏见和傲慢。为什么?当你解跟行没有并进的话,你的理解会变成一种偏见,当你的脑袋放的知识、名相越多的话,你会渐渐觉得自己了不起,就会渐渐看不起别人,看不起没有学佛的人,看不起走道场的信徒,甚至会看不起出家人。到底问题出在哪里?难道他想这样吗?他也不想这样,那他为什么不知不觉会变成这样?因为他不明白智慧不是读来的,也不是学来的。那智慧从哪里来?第一智慧是做来的,第二智慧是悟来的,第三智慧是从自性生起的。我们先谈第一个概念,智慧是「做」来的。我们说修行,你想修,那你就要行。古时候有一个神偷,从年轻时代就很有名,他偷了一辈子,等到有一天要退休了,他要传承他的绝技给他的儿子,问题,他一辈子都没有跟他儿子说偷东西要注意什么,也没有讲理论跟方法是什么,直到要传承的那一天,他说:「孩子,我将我的绝技传承给你,只要一个晚上你就会了。」然后他就带他儿子到一个大户人家,他对他儿子说:「你趁人家三更半夜熟睡的时候就进去偷。」他儿子说:「只有我一个人进去吗?」他说:「你进去偷,我在门口把风。」他儿子就进去了。等他儿子进去后不久,神偷说大声喊:「有贼啊9他儿子想:「老爸想和我断绝父子关系吗?」情急之下,他就躲在女主人房间的衣橱里面。那家人大大小小的长工、园丁,到处找人都找不到,因为他是躲在女主人的衣橱里。等到家丁拿着油灯巡到女主人的房间,当衣橱一打开,那个儿子把油灯猛地一吹熄,就在那一刹那,很机警地逃出来了。他儿子第一个动作就是冲回家跟他爸算帐。他爸跟他说:「孩子,你不用生气,我毕生的绝学,你已经学会了。」从这个故事就知道,这是做来的,别人没有办法教你,你要自己去做。一样的概念,什么叫禅,什么叫智慧,什么叫自性,这没有办法跟你讲。有一个年轻人,跟一个老师学习,但他老师什么都不教他,有一天老师带他到一座桥边,两个人走到桥上,老师忽然将他从桥上往下推,他便一下子掉到溪水里了。学生很生气,游上来后气冲冲地跑到桥头上,对他老师说:「老师你怎么了?你什么都没有教我,却一把把我从桥头上推下去9他老师就跟他讲说:「你先不要生气,我问你一个问题,当我推你下去的那一刹那,你有没有欲望?」说:「没有。」「当我把你推下去的那一刹那,你有没有妄想?」他说:「好像也来不及妄想,好像什么也没有想。」老师说:「怎么没有想?我明明听到你被推下去的那个瞬间,还在喊『啊;,如果连那个『啊;都没有,你就悟道了。」对于很多概念,你要去做,然后不断地去深入,去领悟。当你有所领悟,也不要太高兴,因为很多层面可能你还不知道。如果没有人给你点破,你也不明白。但是凭什么人家要给你点破?你没有去做,别人根本没有能力跟你点破,是因为你在做,我才可以帮你点破。比如说王健民的投手教练,一定是王健民在那里投,教练才跟他说哪里投不好,如果他没有投,教练一定说:「你先投投看,我观察了再告诉你。」一样的概念,你今天在学佛,你什么都没有做,就想问人家;或者你认为你在做,但是你根本没有在做。比如说在山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