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23集
〔真空〕,世人不识真空;这个「有」,有什么?妙有?「妙有」是有还是没有?讲到底,一路讲到底,「妙有」是有没有?这是不是〔真空〕生「妙有」?是?不用把它打破。如果打破才是空,这是外道之见;当体即空,不需要打破才是空。〔真空〕不空,「妙有」不有,你讲得很习惯,但你并没有真正去悟道。当我们在讲「空」跟「有」,「空」就是真空,那个「有」还是真空。六祖讲「世人不识真空」,所以你要悟道。就像说你家有很多窗户,但大门只有一个,若是不从大门进来,你就不能够登堂入室。所以只有一个重点,要悟〔空〕,你不悟〔空〕,不能够「见性」。我们现在讲的这个〔真空〕,我们是真正地把它讲出来,但这个真空不是偏空,这个真空就是「空有不落两边」的空。佛法有很多名词你越解释越乱,所以你不要抓著名词不放,你要懂得它现在表达的是哪一个部分,有时候它用的名词是一样,但是它的意思根本就不一样;有时候讲的名词不一样,它们的意思是一样,要一次讲荆空中生「妙有」,这个「妙有」是假相,事实上叫「真空」。你说:「这盆花从哪里变的?」从空变出来的,这盆花真正的本来面目还不是〔真空〕?!你不可以停留在「空」是「空」,然后「空」产生「妙有」,然后这个「妙有」是「有」;你这样讲就不对了,这样不是「空」跟「有」的关系,它的本质就只有一个,就是〔真空〕,但它可以产生一切的「妙有」。无论它产生一万个「妙有」,它的本质还是〔真空〕,是不变的。六祖大师所说的「真空」就是它的本质;无论它再怎么缘起,再怎么变,本质就是〔真空〕,一句话而已。假如这个概念你没有真正地懂,你怎么可能当下悟道呢?跟一般人你还是跟他说空中生「妙有」,「妙有」不有,「妙有」还不是真空?所以你要转。当你觉得他的观念不能够再转,你就不要再讲了。花谢了,茶杯破了,不可以叫「真空」,这叫生灭;人死了叫「生死」,不叫「真空」。【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般若〕在哪里?般若就是在展现出来的时候。〔智慧〕不是讲的,是展现出来的,是谁展现的?是那颗心展现的,就是作用。这个人产生的作用,才叫般若。比如你看一休和尚,当他是小孩的时候,他就很机智,连大人都佩服,这不是他的般若智慧吗?从世间的角度,孔明先生也很值得我们赞叹,可惜是没有悟道,但我相信他有一天也会悟道的。【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如果你能够这样去了解,你就知道什么叫智慧。原来般若智慧,是从自性展现出来的,它无形无相。接着看你怎么用,从「用」当中,看你到底有没有智慧。曾经有人问星云法师:「大师,人家禅师都会分身,或是放光,那大师您会不会?」星云大师说:「我也会。注意,那我现在就放光,你要注意看。」然后星云大师喝了一口茶,就跟他讲:「我已经放光了,你看到了吗?」他说:「我什么都没有看到。」星云大师就说:「我放我的光,我已经做到了,你没有看到,那是你的事。」他到底有没有放光?没有人知道,但是他已经回答你这个问题了。我们纵使没有开悟的人,看禅宗的公案,也会佩服得五体投地,为什么这些禅师讲的话就是这么有智慧?我说世间有几件事情骗不了,第一,没有学问骗不了;第二,没有钱也骗不了;第三,没有智慧也骗不了。说到这里,你可以体会到一种概念,如果你还是用你的大脑在回答问题,处理问题,大不了叫做聪明,而且,你的聪明潜藏着痛苦,潜藏着投机取巧,这一次能够让你蒙过去,下一次就不一定。如果你已经渐渐能够明白,渐渐懂,你现在所回答的东西是直觉的,不按照「你问我问题,我就一定按照你问的回答。」这叫逻辑概念。人家问你有没有,你就回答有没有,否则就回答我不知道,这叫做逻辑,你的脑袋已经习惯这个样子。我奉劝诸位,从今天开始,不要这样,你会突然之间你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23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