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讲记 第14集
,就不一样了,心无形无相,你怎么可以说它在哪里?!你真的去了解它,你说出来的话一定是很中肯的。「道在哪里?」道有离开你吗?是你不认识真理,不是真理违背了你。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是谁,还不是你的心。你当总统、当乞丐,上天堂、下地狱它都跟着你。所以,学佛,佛是什么?就是你的心,学佛就是学你的心,它需要什么样的宗教形式吗?一样是佛教,你需要什么教派、学派吗?你的心需要贴标签吗?过去,我们的心贴了很多标签,我们今天要有能力去把它打开。如果你打不开,以信仰的角度来说你只不过是个信徒,以研究经典的角度来说你只不过是个学者;佛教是佛所说的教理,不论哪个人,只要他讲的是真理就是佛法,真理本身没有鸿沟,你怎么展现都没有障碍。你可以跟释迦牟尼佛一起去喝茶,跟上帝一起散步,跟老子一起去骑牛,跟阿拉一起去喝咖啡,海阔天空,看起来每个人都是诸佛菩萨,那多好!但是后人不懂,加上一层又一层的包袱,这样子你没有办法悟道。当你的知见打开了,这时候你才能展现自己,才能真正好好地去阐扬佛法,阐扬佛法的目的只是希望帮助别人,而不是为了增加信徒,也不是为了茁壮你的队伍。我们今天讲佛法只是为了帮助别人,没有别的目的。所以你好好体悟《六祖坛经》,就能无所不用,如果你没有体悟,只讲名相,就代表说你根本不圆满。当你明白了之后,一止息的剎那,妄息了,姑且叫显真,那个真就是清净的意思。经常看到很多人一心想要求法,但他们求错方向了,求真反成迷;你想要去求个真,你已经迷了;真不是这样求的,真不需要你求,净心在妄中,只要你虚妄止息了,清净的心就展现了,这个概念就是这么清楚明白。不执真如果你身边有求法的人,你要跟他说你这样掉入陷阱了,他只要愿意从这里去明白,他的真就显现了。但是亦不可以执着这个真,如果有一天你觉得你已经触碰到了,你不可以说你见性了。《金刚经》分明跟你讲一至四果阿罗汉,他们根本就不执着他们所证的果。而且,真的有个真吗?那拿来我看看,我看你到底悟到什么?讲更直接一点,为什么不要去执着那个真呢?因为「真」只是一个假名,跟「妄」没两样。为什么有「真」这个名词?是因为有「妄」;这个世间假设没有坏人,亦不需要好人这个名词。「真」跟「妄」都是假名,你却以为息了「妄」就真的有个「真」。《法华经》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这句话让我打破所有的名相的概念,这些名相只是为了引导你,但是你却抓着这些名相不放。《六祖坛经》的名相已经很少了,没有一本佛经的名相比这更少的,如果你去学唯识,那有很多名相。你主要是要去了解你的心,不要抓住那个名相不放。名相在适合用时可以用,但不需要谈一些错综复杂的名词,这是你自己着相求菩提。不除妄想不求真我们常说的不执着,它不是刻意的,有没有人说我不执着做梦?这句话很奇怪,知道梦就好了,但不可以说我不执着做梦,连「不执着」这个词都是多余的。只是刚开始为了表达,到最后这些东西都可以洒落一地。明镜就是明镜,任何东西到了它面前都是清清楚楚,法只是引渡你的工具,你不要抓着那个工具不放。法是要了解你自己,了解你自己之后,自性能生万法,心佛众生,无二亦无别,这句话是百分之百正确的。《永嘉大师证道歌》里讲:「不除妄想,不求真。」你说:「师父,那你明明叫我们要除妄想9但是到这里,已经是本来无一物,所以不用除,这句是果地上的话,所以你才可以除迷除悟、离真离妄,因为这些东西都是你过去迷悟所造成的,你今天已经明白了,它们就不成立了。如果你还不明白,何不再多听几遍,多想想。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14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