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3集
要〕,从广义的角度,就是佛法大要;从狭义的角度,就是摩诃般若波罗密法。大师告曰:善知识!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大师告曰:善知识2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这句话相当地重要。你真正会看的人,随时都能领悟很深的道理。没开示之前先讲这句话,其实这句话已经开示完毕了。〔净心〕,请你将你的心净下来,净到什么程度,恢复你原来的那一颗清净的心,就叫做净心。这两个字做到,你就开悟啦!可是现在的我们没有能力净心。各位,你现在谁有能力不做梦?你有没有能力不胡思乱想?你知道回归清净的心很好,但是你就是做不到。所以才会有《金刚经》,只谈两个问题:「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你们都用什么方法使自己的心净下来?不理它?那你不理它的时候都在做什么?空白?会跟愚痴相应。各位,你不要发呆,或者脑袋放空,你要生起般若智慧。难道六祖大师不知道每个人都不能够净心吗?他当然知道。他叫我们净,但是我们没有办法净,所以他很慈悲跟我们讲:〔念〕。一般大众法师教你们把心净下来的方法都是念佛。你不可以说一个人嘴巴念佛,便说他不对。但是,心念跟嘴巴念不太一样,心念怎么念?心念、嘴念、耳朵听阿弥陀佛,这样是对的,是净土法门,它是渐修,这是一般人所讲的念佛。你现在时时刻刻应当好好地念佛,那你现在跟我讲话你要不要念佛?不念?那你在干吗?你在听我讲。但是「佛」的意思就是「觉」,念佛就是念念觉悟,这才是真正的念佛。你要去体悟,原来是叫我们念念觉悟。但是不明白这个概念的人,会掉入一个陷阱,当你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你大概不会犯错,但是你不念的时候,你有可能会犯错。那你现在注意一个问题,念念觉悟很重要。为什么?我做一个动作给你看。我们出家人穿这种衣服要很小心,否则就会摔倒,我只要一不小心,从此就会爬不起来,你相信吗?你根本不可以说我念佛的时候,我才清楚,那我平常就可以不清不楚。你平常不清不楚,人生可能会有遗憾。我用一种最严肃的态度跟你讲,你只要迷糊就会出问题。佛都是大慈大悲的,你应该念念有慈悲心;接着佛本身是清净的,那么你应该念念清净。以后当你念佛时,除了嘴巴念,心还是要清楚。现在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念」,一个是「净心」,如果你的心是清净的自然生起清净的念,如果你有一颗胡思乱想、妄想执着的心,你的念自然是妄念,或叫杂念。「念」是「今」和「心」组成的,念是当下这念心,因为念从心起,所以叫心念。心是体,念是用,用是从体展现出来的。一般人要保持清净的念很困难,所以祖师大德敎我们念「阿弥陀佛」,是希望透过这个「念」回归这颗「心」,这个模式就叫做「渐修」,这是从事相上修,你觉得我现在很乱,因为要回归清净,所以你要念佛。但你要切记,六祖大师所讲的,是直接告诉你真相:事实上没有一个妄,也不要执着一个净,这样就好了,这就叫做「顿悟」。就像我跟大家讲:你误会啦,有人绑你吗?真正的答案,第一没有绳子,第二没有一个你被人绑,第三没有绑你的人,这才是真相。你在听人家讲他修行的方法,你要静静地听,但是不可以用你的方式想要去破斥别人。因为每个人自己的因缘条件都不一样。〔净心念〕:一个明白道理的人,一下子就明白,心本来是清净的,所以清净的心自然就会生起清净的智慧,所以念〔摩诃般若波罗蜜〕。一般人他就是没有能力,所以不得已权巧方便,叫你静静地念,让你慢慢地静。这个「静」同于这个「净」。渐渐地心静下来。所以你那个由动自静,不是本来的样子,是你修出来的,你能修出来的一定不是本来的样子。《大乘起信论》里有一句很重要的话:「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觉就是你的佛性,不觉就是你胡思乱想这颗心,所有的烦恼、执着、罣碍本来就没有。一般人活在什么状态呢?我很烦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3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