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二十五集
    六祖坛经(第二十五集)1981年中广电台档名:9-4-25【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见。汝若但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犛牛爱尾。】以下这段六祖大师的开示,实在是非常的重要,也是教导我们明心见性的方法。首先,大师教导我们要『正心』,这个意思与中国儒家讲的实在是不谋而合。《大学》讲「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此处的「正心」与《大学》讲的「正心」,是一样的意思。心要如何才能得其正?我们拿儒家的话来解释,更容易明白。心之不正,是为物欲,即烦恼障障碍;为自己的不正知,即所知障障碍。佛法要破除二障,心才能得其正;儒家讲正心,也是破除这两种障。「格物」,「格」是格杀,「物」就是物欲,格杀物欲就是断烦恼障。「致知」,「知」是正知正见,这是破所知障。这样,才能得到正心。正心,心里就『常生智慧』,这个智慧是真正的智慧,而不是世间的世智辩聪。『观照自心,止恶行善。』心里生智慧,表现在行为必定是念念光明,一般讲心地光明磊落,行为必然是止恶行善,这就是开自己佛知见。六祖说:「你必须要念念开佛知见,千万不可以开众生知见。」心里邪知邪见,口善心恶,贪瞋嫉妒,谄佞我慢,侵人害物,这些就叫做众生知见,千万不可以有这些知见。开佛知见,这就叫做出世;如果开众生知见,就是世间。你要懂得这个意思,照这样去修学。如果只是勤劳执着,以为念经就是功课,这是错的。【达曰。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师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听吾偈曰。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雠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法达禅师听了这番开示之后,接着请教:「要是这样的话,经中的意思我理解了,我就可以不必念了?」六祖说:「经有什么过失,经岂障你的正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都是由于自己。你口里念,心里依照经的意思来行,就叫做转经。如果口念心不行,就是被经所转。」被经所转,这人很可怜;换句话说,迷执在文字之间,所谓是死在字里行间,世俗人叫「书呆子」。六祖说了一首偈:「心迷,就被《法华经》所转;心要是觉悟,你就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雠家。」「义」就是义理。念经念了这么多年,经的道理还不懂。「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这两句非常要紧,也是精义之所在。此处的「无念」,是专门对他念经说的,无念无作而念经,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这叫正心念经。「有念念」就是存着成见,于经文中起分别、执着、妄想,这就叫有念;有念,念都是邪。「有无俱不计」,计就是计较,有、无都不必去想它,你就一直念下去。这种方式,在我们佛门,甚至于在儒家,都是常用的方法。念经,真正的意思是教我们修定。我们展开经文,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这部经一直念下去,意思懂不懂没有关系,最重要的就是这一篇经文念下去,心里不起一个妄念,于经文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一切妄念,而字字分明,这就是修定的方法。能够长期这样的念经,没有不成禅定。禅定成就了,智慧就现前。【达闻偈。不觉悲泣。言下大悟而告师曰。法达从昔已来。实未曾转法华。乃被法华转。再启曰。经云诸大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见。自非上根。未免疑谤。又经说三车。羊鹿之车与白牛之车。如何区别。愿和尚再垂开示。】法达禅师闻偈之后,不知不觉的悲泣,言下大悟,告诉六祖:「法达从往昔已来,确实未曾转《法华》,实在是被《法华》所转。」法达禅师又请教六祖:「经中说,诸大声闻乃至菩萨,皆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二十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