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二十二集
六祖坛经(第二十二集)1981年中广电台档名:9-4-22第六段:讲「一体三身自性佛」。这段经文相当重要,六祖说明这段经文的用意,是教我们亲自见到三身,自悟自性。大师首先指出:要于自己的色身,也就是现前这个身体上,「皈依清净法身佛」,「皈依圆满报身佛」,「皈依千百亿化身佛」。这是自心三皈。此处重要的,是要我们在自身中证实自性三身佛。三身佛是从自性生,而非从外得,这是这一章主要的意旨所归。六祖为大众讲解「三身佛」。第一是「清净法身」,性本来清净,一切万法无不从自性中生,只要自己除去迷妄,内外自然明彻,这就是自己的清净法身。第二是「圆满报身」,念念圆明,无二实性,清净平等,非有非无,这是说自受用身。重要的是第一句,一定要能做到念念都是圆满、都是光明。要做到这一句,一定要证得清净平等不二法门,我们才能得到这样具体的受用。这种受用,也就是诸佛与大菩萨们亲证的境界。第三是「千百亿化身」,这是他受用身,也就是利益一切众生,成就一切善法。「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换言之,「不思万法,性本如空」是说清净法身,一念思量起就是变化之开始。这个道理若要细说,全在唯识学里面,唯识说明三能变的道理。由此可知,千百亿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它是代表「无量无边」的意思,这就是真正所谓的化身。不但一切身相是化身,乃至于一切境界相无不是清净自性的化身,这个意思大师说得非常圆满。六祖大师教导我们一定要「自心皈依自性」,这才是真正的皈依佛。关于三皈依,若只是着重在形式三宝,而不能会归自性,这样的皈依是谈不上功德,这是曲解佛法,当然不是真正的皈依。真正的三皈依,见到佛像就要想到自己清净法身、圆满报身、千百亿化身,如此才能真正做到自心皈依自性,这才是真实皈依三宝。六祖告诉我们,这桩事情必须要自悟;换句话说,得自己开悟,要自己修行自性功德,这才是佛法讲的真皈依。「皈」是回头。在不懂得皈依之前,我们的心总是为外面境界所左右,心为境转。皈依的意思,就是教我们将妄心从妄境上收回来;依靠什么?依靠自性,才能成就自性无量功德。自性无量功德具体来说,就是三身。这个意思我们若体会得,大乘佛法所说的清净法身、圆满报身、千百亿化身,确实就在我们现前自身里面完全得到了。自皈依者,必须除却自性中一切不善。为什么?因为自性清净心中,确实没有一切不善之物。一切不善之物、一切不善之心,全不是真性,而是妄心中物,因此,我们必须要将它除去。六祖说:「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我们学佛的目的是成佛,成佛一定要见自性佛,才是真正的成佛;只要你悟自性三身,就见自性佛。这一段开示是一体三身自性佛,终极的目的就在此处。诸位听了这段大意,再细细的深究经文,不难体会得自性三身,真正的皈依三宝,这样我们所得的利益功德就无有穷荆第七段:「偈颂」。这一章的大意,都归纳在这五首偈颂中。第一首偈:『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世间的众生,对于佛法的教义不甚了解,迷信,盲修瞎练;特别是将修福当作修道,这是大错特错!修福的果报离不开三界;换句话说,果报仍然在六道之中,所谓善业感得三善道的果报,恶业则招感三恶道的果报。修福,简单的说,以菩萨修学的纲领来讲,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若以无漏的心修行,这就是菩萨的六度;若以有漏的心修学,这六种都叫做修福而不是修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三恶是指贪瞋痴;换句话说,若贪瞋痴不断,即使是修大乘菩萨法,还是修福不是修道。第二首偈:『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拟将修福欲灭罪」,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