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二十集
从前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染着,今天既然已经觉悟了,以后不可以再造作,这叫真正的忏悔。若说今天忏悔,明天又造作,这不是忏悔的本意,这样的忏悔法不能灭罪,不能得到三业清净,求证五分法身、明心见性是不可能的。忏悔的修学法,无论在大小乘法里,无论在哪个宗派,都非常重视。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四条「忏除业障」,前面三条是讲修福,第四条是讲忏除业障,业障若不忏除,福德不能积聚,道业不能成就;可见,它是我们修学成败关键之所在,我们应当认真的修学。第四段:「大师教我们发愿」。发愿,我们在经论上看到过去诸佛菩萨所发无量无边的弘愿,尤其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地藏菩萨的本愿,这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诸佛菩萨弘愿虽然多,总不外四大纲领,就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六祖在四弘誓愿里加了几个字样,这几个字样加在此处非常要紧。前面两句,六祖加上「自心」。这就是关键所在。我们一定要明白,自己心中的众生无边,我们要誓愿度;自己心中的烦恼无边,我们要发愿去断除。末后两句,六祖加上「自性」。实在说,心就是性,性就是心。唯识里面讲,阿赖耶称为心,真如本性则称为性。你就能看出,这个词句所指的意旨是稍有差别。自性法门确实是无尽,我们所学的是学自性法门;换句话说,确实是如大经上常讲「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末后一句,「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这是大师教导我们的四弘誓愿。我们若从唯识学方面来看,本性一念不觉而起无明,这才有众生与烦恼。所以,大师教我们愿度、愿断的是自心众生与烦恼。而在真如本性中,本来具足无量法门,本来具足无上佛道,大师教我们愿学、愿成。愿,不能成为虚愿,一定要力行践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