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九集
经典乃是三学三慧一次完成的最究竟、大圆满的修法,好老师无不劝导学生背书,就是这个道理。背书的目的,不是在熟记书中文辞义理,而是在修戒定慧,是在求大彻大悟。背诵是完成三学三慧的方便法门,这一点是必须明白的。明末蕅益大师说:三聚净戒的作用,就是克制三毒心,成就无量善法聚。「三聚净戒」:第一「誓断一切恶」,第二「誓修一切善」,第三「誓度一切众生」。菩萨在过去因地中修行时,为了对治三毒而发三誓愿:誓持一切净戒,对治贪毒;誓断一切恶、常修一切善,对治瞋毒;誓度一切众生,故常修慧,对治痴毒。由于能持如是戒定慧三种净戒法,所以能超越三毒,成就佛道。这些都是说明修行的纲领。照见五蕴皆空,成就理事无碍,变三毒为戒定慧,成就事事无碍,这是真正的修般若行。我们要是明了这个道理,可见菩萨行原来就在日用平常,念念将贪心、瞋心、痴心变化为三学三慧而已。【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着。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实相般若观照,能生八万四千智慧。为什么?因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烦恼缘故。如果世间人没有尘劳烦恼,般若智慧就会常时现前,念念与自性相应,念念不离自性。了悟此法门之人,即是没有妄念,亦无思量执着,不起诳妄,随缘运用自真如性,用智慧观照一切法,于一切法,不论是有为无为、世间法或出世间法,都能不取不舍,如此便是见自真性成佛道。六祖大师这段开示,是教导我们明心见性成佛道的修学法。一真实相、一乘佛法,是以无念为宗。何谓「无念」?所谓无念,是指无妄念,亦是正念的别名。古德说:「无念者,心体灵知,湛寂不动,如镜照物,如灯显像。像的好丑、物的大小,镜子和灯都不知道;虽然不知道,但是灯和镜子都照得清清楚楚。真心理体,湛寂而灵明觉知,起用就是见闻觉知,其中若觅一毫妄念相,确实是了不可得,故称无念。」无念不是什么都不念,是无一切分别、嫉妒等妄念。无念之念,生无生相,住无住相,异无异相,灭无灭相,于一切法中亲见其不一不异,当下便契入自性,见到自家的本来面目。六祖说的「从一般若」,便是指此,亦称作根本智。此处说的「一」,是「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的一,是「一多不二」的一,而非是数目的「一」。唯一是真,唯一是如。《华严》的「一真」、净土的「一心」,就是此处的「一般若」。唯「一」是根本智,其对境能生无量智慧,何止八万四千?证得一心时,再看经论,字字句句本来具足无量妙义;无量德慧亦从来无有隐藏,原本就存在我们的现前。入此境界,自然于一切法不取不舍,无忆无着,不起诳妄,这就是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这就是见性成佛的道路。【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当知此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龙下雨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枣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从天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善知识!如果要想证入甚深一真法界及般若正定之人,必须要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即能得见自性。应当知道,这部《金刚经》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经中已经分明较量赞叹,不能尽述。这个法门是最上乘的教学法,专为有大智慧人说,专为有上等根性人说。若是小根性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 第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