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四集
是很好的指导原则。【秀书偈了。便却归房。人总不知。秀复思惟。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房中思想。坐卧不安。直至五更。】我们可以看出,神秀大师写完偈颂后的神情是如何的不安。神秀写好偈颂后就回自己的房间,寺里大众都不知道这桩事。神秀反复思惟:「五祖明日看见偈颂欢喜的话,即我与法有缘;若是说不堪,自然是自己迷惑不悟,过去世的业障习气深重,所以不应得法。圣人的意旨难测9神秀在房中思前想后,心绪不宁,坐卧不安,直至五更天明。下面一段经文,是说五祖看见走廊壁上偈子,给神秀作的评断。【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其偈。报言。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来。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即得见性。门人诵偈。皆叹善哉。】初两句,是讲五祖于平日观察神秀,早已知道他没有入门、没有见性。天明以后,五祖请卢供奉来,准备去南边走廊墙壁绘画壁画,即楞伽法会图及五代祖师承传的图像。此时忽然看到神秀写在墙壁的偈颂,于是五祖就对卢供奉说:「供奉!壁画不用画了,劳累你远道而来。《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墙壁这首偈颂,留下来给众人诵念受持。依照这首偈颂修行,可以免除堕落三恶道;依照这首偈颂修行,有很大的利益。」于是,五祖教门人焚香礼拜,都来诵念此偈,就可见性。门人受教诵念,都赞叹道:「好极了9其实,依秀师偈修,可以得事一心,能享人天福报,这是实话。「即得见性」这一句,是五祖权巧接众的言词。【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从这一段经文中,我们见到五祖对门人的慈悲爱护、恳切的开示和殷切的期望,这些都是教学的师范,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大意是讲,五祖于当天晚上三更时分,在法堂召见神秀,问道:「那首偈是不是你作的?」神秀答:「实是弟子神秀所作,不敢妄求祖位,惟愿和尚慈悲,看看弟子有没有智慧?」五祖说:「你作的这首偈还是未见本性,只到门外,尚未入门。这样的见解,觅求无上菩提,终不可得。」《传心法要》云:「何处是菩提?师云:菩提无是处。佛亦不得菩提,众生亦不失菩提。菩提本性,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求。一切众生,即菩提相。又问:如何发菩提心?师云:菩提无所得。你今但发无所得心,决定不得一法,即菩提心。」黄檗禅师这几句话,其实就是《金刚经》说的「无住生心」备注;无住生心就是无上菩提心现前。五祖又说:「无上菩提,必须在一言之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传心法要》云:「达摩祖师初来中国,只有慧可大师一人具足自信心,一言之下就体会得即心是佛。彻了幻身妄心本来空寂,是名大道。大道本来平等,所以深信一切众生同一真性。心性不异,即性即心。心不异性,名之为祖。所以云: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9心和性,迷时说二,悟时是一。「心」是讲八识与心所;「性」是指真如本性。学道之人,应如黄檗禅师所说:「百种多知,不如无求最为第一。诸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但学无求无着。无求就是妄心不生,无着就是真性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