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坛经中的人生佛教思想_张素闻


    释迦牟尼佛根据学人的特征,制定戒律帮助大家诸恶莫作,说六度十善道八正道等等善法,教导大家众善奉行,又慈悲众生心意杂乱难调难服造业不止,宣说各种殊胜的法门,教导大家自净其意。五戒八戒十戒菩萨戒沙弥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等其中,五戒是根本;六祖惠能则从无念、无相、无住三个角度来教大家直往心地,干脆地自净其意,安居在菩提觉性中,于自己的动心起念及行为与行为的后果等了了分明,体悟心的真相:

    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於相而离相;无念者:於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於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於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於相,即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

    善知识!於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於自念上常离诸境,不於境上生心。

    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劝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於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其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其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於第一义而不动。

    七佛通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佛在理论的层面将佛法的核心宗旨归纳总结,六祖根据众生心行的特征,用最浅白的语言将之对照于我们的举心动念及日常生活,但,自修自证之后如何弘扬佛法呢?学习佛法、护持佛法、弘扬佛法一直是学佛的人都需要面对的事情,现代社会,由于思想多元化及个体自主意识的过分强调,往往容易和人为真理争得面红耳赤,他人不能接受,自己也劳神伤气,还败坏人际关系。六祖惠能早就给了我们无上法宝:

    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

    八:对极乐净土的理解:心净则国土净。

    净土法门也是佛法中的殊胜法门,佛陀专为父亲净饭王和大护法频婆娑罗王和韦提希夫人宣说的念佛法门,他们称念佛号时,眼前显出光明净土,这即是被称为弥陀净土的极乐世界,也是净土思想的起源。净土法门是一个最容易入的法门,但其奥妙则关乎念佛时候的心理状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提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续专念阿弥陀佛,这种修行方法有其深厚奥妙的心理学依据,但六祖惠能则直接继承《维摩诘经》中心净国土净的思想,让人从心地上净化自己,成就自己:

    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六祖惠能为求道者解析《涅槃经》《法华经》等事,也能看出六祖对三身四智及开示悟入等诸佛理的理解也从未离开人和人心的理解,其深刻的思想体系乃是最生动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坛经中的人生佛教思想_张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