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宝坛经浅释_ 付嘱品 第十卷
好保存著,就和我意思相同。你们照此偈修,就不失顿教的宗旨。」众僧被六祖大师如此呵斥後,就叩头顶礼,恭请六祖大师说偈。一切无有真不以见於真若见於真者是见尽非真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作如此见即是真如用报诸学道人努力须用意莫於大乘门却执生死智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所有一切都不是真的,你不要将不真的当真来看,若在不真之中而认它为真,则你所见也不是真的。如果你能自己回光返照,反求诸己,在自性里就知道它是真的。若你能离开世间所有一切的假形假相,那就是你的真心。你自己心里不离开假,心里没有真,何处能找到真呢?所以真是不离自性,离开自性也找不到真的。在你有情知觉性上就能明白这个「动」,你若没有知觉性就是「不动」。你若想修行此不动的行门,就要像无情那样不动。若你再想找真正的不动,就不要离开动而找不动,因动上就有不动。不动就是不动,而动是在有情才有动。若是有情而你再能不动,这是真正不动。你若没有知觉性,则你连佛种都没有了。在你有情知觉性上,不用识心来分别,而用成所作智来分别诸法相,证得自性的理体,得到第一义的境界,那才是真正「不动」。你但作这种见解,就是真如的妙用。我现在告知你们诸位学道的人啊!你要努力诚心去修行。不要在大乘佛法法门下,却执著你那生死的智慧,著相的智慧。我现为你们讲此偈颂,听後若能明心见性,那我就可和你们讨论佛理,若你听後不能言下相应,明心见性,也应合掌令一切众生欢喜。我此宗是修无生法忍,无所争论,不和人争执。你若和人一争就失去道义,失去道的本体,故说「诤是胜负心,与道相违背,便生四相心,由何得三昧。」你若执著争论的法门,就不能出生死轮回。时徒众闻说偈已。普皆作礼。并体师意各各摄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诤。乃知大师不久住世。法海上座再拜问曰。和尚入灭之後。衣法当付何人。当时南华寺六祖大师的徒弟,听说此偈後,都虔诚叩头顶礼,且都体谅大师的心意,所有的人现在都不哭不吵亦不闹了,也不互相辩论。从此依法修行,不互相争辩。大家都知六祖大师在世大概只有一个多月,故法海上座(他时时都忘不了他自己,什麽时候都想争第一),再拜问大师说:「和尚您圆寂之後,衣法当交付给谁呢?」他现也想接这衣钵。师曰。吾於大梵寺说法。以至於今抄录流行。目曰法宝坛经。汝等守护。递相传授。度诸群生但依此说。是名正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盖为汝等信根淳熟决定无疑堪任大事。然据先祖达摩大师付授偈意。衣不合传。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六祖大师说:「我在韶关大梵寺说法,一直到现在所抄录流通,此部经叫做『法宝坛经』,你们要守护此法宝,要辗转流通互相抄录传授,来广度一切的众生。你若依照这个方法去修行,这就是正法。你们现都明白我所给你们说的法,所以不须传这衣了。因为衣是表信的,而你们这些人都是信根淳熟,对我决定没有怀疑,所以都能担当如来的家业来教化众生。可是话又说回来,根据先代祖师菩提达摩大师,他传授偈颂的意思,说这衣从我开始就不该传了。达摩祖师的偈云:「我本来到中国,是为传佛的正法,而救度一切众生的迷情。我这一花将来会开五叶即二祖,三祖、四祖、五祖、六祖,五位祖师,到时候就不须传此衣,只要传法即可。」故五祖对六祖亦说:「衣为争端,止汝勿传。」你们看「结果自然成」,这结果的「果」就是你们这一些人,要自然成熟。六祖大师亦说:「菩提果自成」,你们的菩提果要快点成,最要紧的就是不要懒惰,你看菩提达摩祖师早就给你们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