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宝坛经浅释_ 付嘱品 第十卷
明。来和去是相因相循,而成就中道了义。」其他的问题,也都根据这个道理答覆。将来你们传法,都依照这个道理转大法轮,互相教授不要失去真正的宗旨。师於太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为汝破疑。令汝迷荆吾若去後无人教汝。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无涕泣。六祖大师在唐睿宗元年年号正极,在延和七月时(因在五月间将其年号改为延和,等到八月又改为先天元年,在一年期间换了三次年号),吩咐门下弟子到新州国恩寺。新州即六祖大师的家乡,国恩寺即他以前的住宅。到此地预备造一座塔,且催促工程早日完成。到第二年夏终七月时落成。在七月一日鸣钟击鼓,召集所有徒弟至法堂来就说:「你们大家注意!在今年八月我就要离开这个世间了,你们若还有什麽疑问,趁早来问我,我为你们破除疑惑,使你们心中疑惑除荆若我往生圆寂後,就没有人教诲你们,你们知道吗?所以有问题要赶快问。」第一个弟子又是法海,他率领所有弟子,听此番话後都放声哭起来,有的偷著哭,有的不怕羞就哇哇地哭起来,大概也有装著哭的。他看到旁人哭,他不哭不好意思。里头有真亦有假,就像作戏一样。唯有最小的小孩子神会他不哭,为何他不哭呢?大概他不懂事,或没有知觉吧!不是的,神会年纪虽小,定力可不小,他明白一切境界来了,都要无动於衷,如此才真学到不动心。如何才叫「不动心」?就是有人说你好,也不欢喜,有人说你坏,也不生气。有人说你用功办道,也不欢喜。有人说你最懒惰,你也不起烦恼。可是,若你真懒惰而有人说你,你不动心,却自辩说此是定力,那又错了。好像神会这小孩子,神情不动,没有欢喜也没有哭。师云。神会小师。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余者不得。数年山中竟修何道。汝今悲泣为忧阿谁。若忧吾不知去处。吾自知去处。吾若不知去处。终不预报於汝。汝等悲泣盖为不知吾去处。若知吾去处。即不合悲泣。法性本无生灭去来。汝等尽坐。吾与汝说一偈。名曰真假动静偈。汝等诵取此偈。与吾意同。依此修行。不失宗旨。众僧作礼。请师说偈。偈曰。受戒一年到十年叫小师、下座。受戒十年到二十年叫中座,受戒二十年到三十年叫上座。六祖大师说:「神会小师,他现在不是小沙弥,因他已受具足戒。你们这些人看看,他虽年纪小,却都比你们进步,为什麽呢?因他对善不善,好不好都能平等对待,而没有分别心,他真是转识成智,有大智慧。」你看六祖大师如此地赞叹小师。「他对毁谤、赞叹均不动於心,亦不贪也不舍,爱憎无动於衷。这位小师年纪虽小,你说他好他也不欢喜,你说他不好,他也不发脾气。他也不生悲哀心,也不生快乐心,这真是中道了义,真是难得。你们这些年纪老的也有,年纪中的也有,考试完全没有合格,火候都还不够呢!这麽多年在山里,修的什麽道?一点都没有定力,一听我说往生圆寂,都哭起来!嗄!这些人真没有出息9各各都被六祖大师骂了一顿。「你们修的是什麽道?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现忧愁悲泣,忧愁那一个?你们为谁哭啊?哭谁啊?假若你们担心我,不知到什麽地方去的话,我现在告诉你们:切记不要担心,放心好了。我自己知道我要到什麽地方,我的事情我自有安排,也就像『无大无小无内外,自修自了自安排』一样。假设我不知我到何处去的话,那我也不会预先告诉你们说我在八月间就要走了。你们这一班人如此悲哀流涕,大概是不知我的去处,你们若知我的去处,就不应该悲泣。法的自性,本无生灭,它是不生不灭,没有来也没有去。大家不要著急,不要悲哀。大家一起坐下,我现在为你们说一偈颂,名叫『真假动静偈』。此偈有讲真的道理,也有讲假的道理,动的道理、静的道理。你们念诵此偈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