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_ 机缘品 第七卷
就应同时明白四智。若你尝试离开三身而解释四智,纵使你明白四智的名相,也得不到真实的体用,就算有了智慧也就等於没有智慧一样,徒劳无益。通再启曰。四智之义可得闻乎。师曰。既会三身便明四智。何更问耶。若离三身别谈四智。此名有智无身。即此有智还成无智。复说偈曰。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若於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佛有四智即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什麽叫大圆镜智呢?它是由识所转的,所谓转识成智。你不会用时就是识,当你返本还原即转第八识而成大圆镜智,故其本性清净没有染污,故说「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是由第七识所转的。在你未明白之时就叫第七识,一开悟後就叫平等性智。第七识又叫末那耶识,又叫传送识,它由第七识传给第八识,故叫传送识。而第八识又叫含藏识,梵语叫阿赖耶识,所作善恶的种子,都藏在第八识里,故种善因就结善果,种恶因就结恶果,所以叫八识田。此识好像一块田,你种什麽它就生什麽。「平等性智心无补,平等即诸佛和众生的心是平等的,无病就是没有障碍、嫉妒、贪瞋痴。你若能没有障碍、嫉妒、贪瞋痴就能转第七识成平等性智。「妙观察智见非功」,妙观察智就是第六意识所转的,第六意识它什麽都分别,分别善恶是非男女,所以它看起来好像很聪明,实嘹上已变成意识。若转识成智,成妙观察智它见一切境界不用分别就能知遣。妙观察和分别心是不同的,所以证果阿罗汉要作意观察,作意就是从静里观察,而能知道八万大劫内的事,就是用这妙观察智而能知道,但他若不作意观察,还是用意识,即一般人所具有的。「成所作智同圆镜」,成所作智,是由前五识,即眼耳鼻舌身所成的,就好像一个圆镜一样。「五八六七果因转」,五就是前五识,八就是第八识,五八就在果上转大圆镜智和成所作智,六七就在因中先转,即第六识、第七识。「但用名言无实性」,虽然说是在因上转,果上转,实际是没有什麽实性的,只不过是一些名词而已。「若於转处不留情」,假设你在转的地方不停止,不用凡夫的心情来测度这种情形。「繁兴永处那伽定」,「繁」当多字讲,「兴」当兴起讲,即很多时候都在那伽定中那伽定就是龙的定。龙为何能大能小?就是由定中化出的变化,所以龙叫神龙,因牠能变化无穷。就像序言所说六祖大师用钵来降伏龙,相信此龙有很大的脾气和无明。牠想:你说我不敢到你钵里?我就要试试看,於是就跳到钵里,但跳进去後没有法子跳出来了。该龙听六祖大师说法後,就往生去了。虽此龙常在定中,但未破无明,所以还会发脾气,要显显神通。若牠有定力,即使听六祖说你不能化小身之语,也不会被动摇的。那伽定就是不可思议的定。龙是如何成的?就是牠以前在因地中学佛法非常精进,但不守戒律。牠想:一般人要守戒律,但我可以不守,所谓「乘急戒缓」,於是就变成龙了。原注如上,转识为智也。教中云,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虽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转但转其名,而不转其体也。按以上六十七字,考大藏经刻本,及明刻本,均作小字。惟近刻本误作大字,与坛经原文相混。非是。故仍作小字而冠原注二字以别之。通顿悟性智。遂呈偈曰。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智通听偈之後,就明了三身四智的意义,故说偈颂:三身原来在我体中而非在外找的。这四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是在心里明白後就生出这四种智慧。三身和四智是圆融无碍,故能观机逗教,因人说法,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如果生出心来说我如何修三身四智。这都是妄想。若守住成见有所执著,这都不是真正的精华。这种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_ 机缘品 第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