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宝坛经浅释_ 机缘品 第七卷
众生的知见。佛的知见,就是出世法;开众生的知见,就是世间法。假设你一天到晚辛辛苦苦念法华经,而执著法华经以为功课,那和犁牛爱惜牠的尾巳有何两样?」法达答说:「若是如此,那只要明白经的意思,就不必诵经了吗?」六祖大师解释说:经有什麽过错,它怎会障碍你念经呢?要知迷痴和觉悟在你自己,若迷了你念也没有功,若悟了念就有益处,这与经有什麽关系呢?若你能口诵法华经,心行法华经,这就是转法轮。若单口诵经而心不照经的义理去修行,这就是被经转了。你再听听我给你说的偈颂:你心若不明白,迷惑了,就被法华转,转得你愈念愈不明白。你心若悟,就可将法华妙义转动了。你诵法华经有十多年的功夫,但不明白其义,就好比和经的义理成了冤家对头。没有妄念就是正念,但一有邪念,有贡高我慢,以为我念经就有功德,那就成邪了。应该不管它有,也不管它无,念就如没念,不要执著。你既然说:念如不念,那不念就如念啦?答:那是不可以的,为什麽呢?因你根本没有念,不懂经的道理,怎麽就「如念了」呢?所谓念如不念,就是念而未念,无念而念,就是没有执著之意。总之,也不管它有,也不管它无,都不计较,这就是自己常常坐在大白牛车上。这就像驾驭本净无漏相应,体具万德,烦恼不染的大白牛车一样。达闻偈。不觉悲泣。言下大悟。而言师曰。法达从昔已来。实未曾转法华。乃被法华转。再启曰。经云。诸大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见。自非上根未免疑谤。又经说三车。羊鹿牛车与白牛之军。如何区别。愿和尚再垂开示。法达听完六祖大师这段偈颂之後,不知不觉就涕泪悲泣。各位想想他为何要哭?以前他不明白也没哭,现在明白了为何又哭起来呢?法达哭并非是受委屈而哭,也并不是受任何人欺负、压迫。他这个哭,是因感激得喜极而泣,所以说「不觉」,不知道就哭起来了。就因他想以前那麽愚痴,费了那麽多功来念法华经,一点益处都没有,现经六祖大师的讲解就明白了,所以感激得哭起来。好像有些朋友亲戚、家人相离日久,忽然见面,本来是很高兴,但忽然就哭起来,这就是同一个道理。法达因为大悟所以哭起来,他禀告六祖大师说:「法达我从前到现在,实未曾转法华经啊!我是被法华经所转。」又再启白说:「在妙法莲华经上有一段说: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所有佛的大弟子声闻、罗汉乃至於大菩萨,若尽他们的思惟来度量猜测,也不能测知佛的智慧。那麽,现大师令普通凡夫但悟自心,就是佛的知见。如果不是有上智善根的人,就免不了令他生出毁谤心来。再者经上说有三车羊车、鹿车和大白牛车,这有什麽分别呢?请老和尚发慈悲心开示我。」师曰。经意分明。汝自迷背。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佛本为凡夫说。不为佛说此理。若不肯信者。从他退席。殊不知。坐却白牛车。更於门外觅三车。况经文明向汝道。唯一佛乘无有余乘若二若三。乃至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汝何不剩三车是假。为昔时故。一乘是实。为今时故。只教汝去假归实。归实之後实亦无名。应知所有珍财尽属於汝。由汝受用。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亦无用想。是名持法华经。从劫至劫手不释卷。从昼至夜无不念时也。六祖大师说:经的意思说得很明白,不过你自己愚痴违背经的义理。所说的三乘人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他们不能领悟佛的说法,其毛病就在度量上,若没有度量的心他就会明白经的义理了。任凭他们共同思想推测,反而愈追求相离愈远。因佛所说的经典是为凡夫说的,而不是为佛说的,所以你应该知道这个道理。若你不肯信佛经是为凡夫所说,而非为佛说,那就随他不听经,退席走了。法华经譬喻品上所说的白牛车,是众宝庄严的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