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_ 机缘品 第七卷
前就隐藏到前山,然而神秀这批恶徒又纵火挠山,你想若他们来众不多,那庙里有一两千人,怎会让他们烧山呢?幸亏大师把身硬挤人石头里,幸免於难。现那块石头还有大师结跏趺坐的痕迹,及所穿衣服的摺纹。大概六祖大师太用力,故石头都印有细纹。这个地方我也到过,亦坐了一个时侯,但我可不是避难而是在那里试一试而已。坐在里边,外边人是看不见的。所以这个窟窿就叫避难石。六祖回忆起五祖嘱咐的「逢怀则止,遇会则藏」的话,於是六祖大师又隐藏了一个时期,到新州怀会去避难。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参祖师。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荆听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僧人法海,就是记载六祖坛经的法师,故机缘品以他为首。法海禅师我不敢说他是好第一,但当时他必定以为自己是六祖大师的大弟子,故把自己写在头一个。僧法海,是韶州曲江人,最初他来礼拜六祖大师问曰:什麽叫即心即佛呢?这道理我不明白,请祖师您开示我。六祖大师说:前边的念不要生,这就是心。後边的念不要灭,这就是佛。不生不灭这就是即心即佛了。怎麽会成就一切的相呢?这是心里成就的,你能成一切相又离一切相,这就是佛。我若详细解说,几个大劫也说不完。且听我为你说一偈颂:即心叫慧,即佛叫定,这也叫做定慧,即心即佛也就是即定即慧,定慧和心佛是平等平等的。心也就是佛,佛也就是心,定也就是慧,慧也就是定,定慧也就是心佛,心佛也就是定慧。这都是一体的,在你的意念里要有清净心。你若明白这顿教法门,非离开心而有佛,非离开佛而有心;也不是离开定而有慧,也不是离开慧而有定。既定既慧,即心即佛。为何你不明白?就因你多生多劫习性障祝妙用本来是不生不灭的,所以修心就是修佛,修佛就是修心,修定就是修慧,修慧就是修定,这才是正法。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赞曰。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法海禅师在六祖大师开示下豁然大悟,所以也用偈颂来赞叹说:原来这个心也就是佛啊!不明白时有两个,有心有佛,但本来只有一个的,不明白时就愈弄愈错。我现明白定慧的因缘了,即是修这两种法门,要离一切相。僧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祖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曰。念法华经巳及三千部。师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听吾偈曰。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僧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法海和法达均得六祖法要。)他常念诵妙法莲华经,来顶礼六祖大师,但叩头时,头不触地。六祖大师就诃斥他:「你有心顶礼就该行五体投地礼,若所行非礼,就不如不要顶礼。你心里一定有障碍物作梗。你平时尽学些什麽?」其实六祖大师早就知道他是贡高心在作怪。法达答曰:「我平时念法华经已念了三千多部。」念一遍即是一部,从第一卷念到第七卷终了,这叫一遍。念法华经念得快的话,一天只可念一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可念三百六十五部,十年才能念三千多部。他大概念了十年了。六祖大师说:「你若念至一万部,领悟经文中的义理,而不以为有功,不会说自己功劳很大,你能如此就可以来跟我学佛法。」不是个个可以跟祖师学佛法,你有所障碍、有所执著,就不要你。好像来这里学法的人,若不守规矩,我是不欢迎的。我欢迎依教奉行,依照佛法修行的人。六祖又接著说:「你以为你念法华经念多了,有所功德。你自己却不知你有贡高我慢心,你听我说首偈颂:顶礼是为除贡高我慢幢的,你的头为何不叩到地上?你有了我相,说我念法华经三千多部,功德比谁都大,说我念经功德已超过祖师啦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_ 机缘品 第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