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宝坛经浅释_ 机缘品 第七卷
六祖法宝坛经机缘品第七卷什麽叫「机」呢?即所教化的一切众生,什麽叫「缘」呢?即是有缘的众生,堪来接受教化,所以才叫做机缘。师自黄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无知者。有儒士刘志略。礼遇甚厚。志略有姑为尼。名无尽藏。常诵大涅盘经。师暂听即知妙义。遂为解说。尼乃执卷问字。师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尼曰。字尚不谶。焉能会义。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尼惊异之。遍告里中耆德云。此是有道之士。宜请供养。有魏武侯玄孙曹叔良。及居民竞来瞻礼。时宝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废。遂於故基重建梵宇。延师居之。俄成宝坊。六祖大师从五祖弘忍大师得以心印心法门後,回到广东韶关曲江县的曹侯村即南华寺乡下。没有人知道他是传承五祖衣钵的人。当时有一儒士即读书人,曾做大官後退休的学者,名叫刘志略,他很喜欢研究佛法,他对六祖大师特别地恭敬护持。志略他有一姑姑出家做比丘尼,叫无尽藏意谓没有穷尽的宝藏。她常念诵大涅盘经。六祖大师一听涅盘经,就知其最妙的道理,随著就为这位比丘尼解说经文。这比丘尼拿著经卷问六祖大师某字怎麽读,大概她也没识得多少字,但她的修行也是不可思议。她亦是行持日中一食,常坐不卧(因当时道信大师提倡人人坐单)。她家里非常富裕,但她也持银钱戒,非常认真,一天到晚就是念经和研究佛法,总也不懈担故到现在这位比丘尼还是真身肉身不坏,临终也是端坐往生的。往生几年後,她的身体没有臭也没有烂,就因她用功修行没有淫慾心,所以肉身变成金刚不坏之身,到现在无尽藏比丘尼还供在曲江某一庙上。庙名我忘了,但我见过她的肉身,非常庄严。六祖大师在南华寺时,这比丘尼很护持,各处去为六祖作宣传说:六祖惠能是五祖弘忍真正衣钵传人。你们要知道,好花一定要有绿叶陪衬,才显出这花的美丽。六祖大师虽是位祖师,如果没有人来护持他,一定会被神秀和当时的外道杀了。但因六祖大师的弟子和护法居士拥护他,所以才没有遇难。还有六祖大师不能自己为自己宣传说:「你们知道吗?我就是第六代的祖师,你们现在应该认识我。」他不会这样说的。再者印宗法师在光孝寺知道他是五祖传人,当时又有荆州通应律师带著他的学人数百,来跟六祖学佛法。这几百人每人都各有同参道友和亲友,皆通知他们来亲近六祖大师。所以当时法会盛极一时,每天午斋时大概有一千五百人至二千人。无尽藏比丘尼拿著经卷问六祖大师,某字怎麽念。六祖大师说:「字我不认识,但经的大意倒可解说。」无尽藏比丘尼说:「连字都不认识,那经的大意你怎会懂?」大师答:「诸佛心法的妙理即以心印心顿教的法门,与文字没有什麽关系,因为这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的顿教法门,所以识字与否是不要紧的。」〞这位比丘尼听六祖大师这样一讲,很惊讶,觉得此事很不平凡。所以她就遍告曹侯村有道德名望的长者说:「这位法师虽不识字,但他是位开悟有道的人,你们大家应发心来供养9於是魏武帝(曹操)的玄孙曹叔良,及当地的居民,都争先恐後来瞻仰礼拜六祖大师。当时宝林山南华寺,因为隋末战火连天,故被兵火烧成一废墟。大家发心捐金、银来重建佛寺,延请六袒大师住持,没有多久这个地方就成为一所大丛林。师住九月余日。又为恶党寻逐。师乃遯於前山。被其纵火焚草木。师隐身挨入石中得免。石今有师趺坐膝痕及衣布之纹。因名避难石。师忆五祖怀会止藏之嘱。遂行隐於二邑焉。你们想想,在当时黄梅有几百人出去追赶六祖大师,追到大庾岭。黄梅到大庾岭要跑两个多月的路。若不是存心将六祖杀了,追一两天追不上就会回去的。但这几百人都不回去,可见当时他们对衣钵特别重视,都想抢著作祖师。现六祖在此地住了九个多月,道场也建成了,又被那些恶徒寻逐,六祖大师听说恶徒来了,因他有神通,故在他们未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