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_ 机缘品 第七卷
若你如此说,就是谤佛毁法的谬见。」听吾偈曰。无上大涅盘圆明常寂照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诸求二乘人目以为无作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惟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外现众色像一一音声相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不作涅盘解二边三际断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盘相如是吾今强言说令汝舍邪见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志道闻偈大悟。踊跃作礼而退。六祖大师说,且听我的偈颂如下:至高无上的大涅盘,它是圆满、光明、恒常不变、寂而常照的。凡夫愚痴人称它是死了,外道就执为所灭。所有二乘声闻缘觉,认为它是没有造作自然的。前边不论它是执断,或死,或无所作,都是用凡夫的疑情来计度、分别,这都是属於很本六十二见。何谓六十二见?就是在五蕴里,每一蕴分出四种,五乘四成二十。现在二十,过去二十,未来二十,共成六十见;再加身与神之一异二见,而为六十二种断、常、有、无的边见。每一蕴分出四种即:蕴大我在其中。我大而蕴在我内。蕴即是我。我离开蕴。,这六十二见都是虚妄所立的假名。什麽叫真实的道理呢?只有超过一般凡夫二乘外道思量的人,他能通达法相,无取无舍,而能真实知道五蕴的法色、受、想,行、识,和五蕴中的我,和在我以外所现的众色像,及一切音声相,都是平等如梦幻泡影一样。也不起凡见,也不起圣人解,也不作涅盘快乐的解释。他不落二边,也不著於空,也不著於有。三际是过去际、现在际、未来际。他也不著过去、现在、未来,三际都断了。真如自性常能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应用无穷,即是能应诸根之用而不穷荆但也不生出我有个「用」的想。也没有一切分别诸法相的心,也不起「我没有分别」的想。你若还有一个「不起分别」想,这还是有分别想,要连分别想都没有了。劫火即三灾起时有火灾,能将海底都烧乾。风灾起时能鼓动群山互相撞击。你若能得到真常寂灭乐时,涅盘相就像前边所说,无论三灾起时,对你都没有关系。我现在勉强说这个法,而令你舍去你的邪知见解。你不要随著文字来解释经典,这样就能小小领略到一分经义。志道听六祖大师讲完此偈颂後大悟,高兴踊跃,叩头顶礼,而退到一边去。行思禅师。生吉州安城刘氏。闻曹溪法席盛化。径来参礼。遂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师曰。汝曾作什麽来。曰。圣谛亦不为。师曰。落何阶级。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师深器之。令思首众。一日。师谓曰。汝当分化一方。无令断绝。思既得法。遂回吉州青原山。弘法绍化。谥弘济禅师。行思即是一边走路,一边想事情,究竟想什麽呢?他想:「念佛是谁?谁在念佛?」所以他叫行思禅师。他是吉州安城县人,俗姓刘。当时曹溪道场的道风,响遍全中国人人都知,五祖大师的传人六祖大师在曹溪弘扬佛法,法席盛化,天天有几千人来吃午斋。人就是这样溜虚捧盛。溜虚,即是你这地方若没有人,他就跑了。好像我们这里有几十个人,若只剩三、五个,则人人都跟著跑。捧盛,如听说佛教讲堂有很多人,连「嬉皮士」到此都将头发胡须剃了,真不可思议,大家快去看看!人群愈来愈多。当时在南华寺,人人都去捧盛。法席盛化亦可叫捧盛,也可改为圣贤的圣,捧圣,因为六祖是圣人、祖师,所以大家都去捧他、拥护他。行思禅师听旁人如此说六祖大师真不可思议啊!他有五眼六通,不论你心想什麽,在未开口前,他就先问你。所以行思禅师也来叩头参礼,随著就请问大师说:「应该修什麽法门,而不落阶级呢?阶级就是渐法。应该修什麽法,才是顿法呢?」六祖大师问说:「你以前做过什麽事?你来这里想求什麽?」行思大师答:「我对四圣谛苦、集、灭、道都忘了,不做了。」六祖大师说:「你圣谛都不做了,还落到什麽阶级啊?」行思大师答:「我对圣谛尚且都不做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_ 机缘品 第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