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宝坛经浅释_ 机缘品 第七卷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十六个大字。刻完之後,对罗刹鬼说:「我已完成心愿,请你来吃我吧9於是,闭目静坐,心无恐怖,一心供养。所谓「为善最乐」,老修行心中快乐无比,视死如归。等了多时,不见罗刹鬼的行动,睁眼一看,罗刹鬼已腾空而起,在虚空现出天人身原来是天人来试验他求法的诚心!师曰。汝作麽生疑。曰。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讲色身法身也。色身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有常无知无觉。经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不审何身寂灭。何身受乐。若色身者。色身灭时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不可言乐。若法身寂灭。即同草木瓦石。谁当受乐。又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之用。一体五用。生灭是常生。则从体起用。灭则摄用归体。若听更生。即有情之类不断不灭。若不听更生。则永归寂灭。同於无情之物。如是则一切诸法被涅盘之所禁伏。尚不得生。何乐之有。大师问:「这个偈颂说得清清楚楚,你有什麽疑惑呢?」志道就说:「所有众生,皆有二种身体,一种是色身有形有色,一种是法身无形无相。这个色身是属於无常,它有生就有灭;而法身是常住,也没有什麽知觉。在涅盘经上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不知道那个身是寂灭,那一个身是受乐。是这个色身寂灭,而法身受乐呢?还是法身寂灭,色身受乐呢?若色身受乐的话,色身灭了之後,人死四大地、水、火、风分散时,那全是一种苦的境界,苦不堪言,就不可说是乐。假设是法身寂灭的话,法身就同草木瓦石一样,又那一个受乐呢?又法性是生灭的本体,五蕴色、受、想,行、识,是生灭的一个用。在一个法的本体生出五种的用,如果生灭是常的话,则从法鳗上生出这五种的用,等到灭的时候,则摄这五种用而归还法体。假设它又有来生,这种道理,就是所有有情种类,不断不灭,即是常。假设不许它又有来生,这就永归寂灭,就和草木瓦石无情之物一样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则所有一切诸法,都被涅盘制伏禁止,变成断灭了,它连托生都不得自由,又有什麽可以为乐呢?」师曰。汝是释子。何习外道断常邪见。而议最上乘法。据汝所说。即色身外别有法身。离生灭求於寂灭。又推涅盘常乐。言有身受用。斯乃执吝生死耽著世乐。汝今当知。佛为一切迷人认五蕴和合为自体相。分别一切法为外尘相。好生恶死念念迁流。不知梦幻虚假枉受轮回。以常乐涅盘翻为苦相终日驰求。佛愍此故乃示涅盘真乐。刹那无有生相。刹那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是则寂灭现前。当现前时亦无现前之量。乃谓常乐。此乐无有受者。亦无不受者。岂有一体五用之名。何况更言涅盘禁伏诸法令永不生。斯乃谤佛毁法。六祖大师说:「你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又是一个出家人,为什麽要修习外道的邪说呢?岂不是修习外道的执断执常邪知邪见,而谈论最上乘的佛法?根据你所说的道理,即是在色身之外更有一个法身,离开生灭更另有一寂灭。你又推寻涅盘常乐我净的道理,说有身受用这个快乐。是否?你这种见解说法,是执著吝惜生死,耽在这个地方不愿舍离世间的快乐,而不知出世的快乐。我现在对你讲,你应知道,迷人错认五蕴和合为自己的体相,他分别一切法为外边的尘相,且好生恶死,念念在执著中过生活,不知一切都是梦幻泡影,都是虚假不实,故在六道轮回里枉受生生死死。而计常乐我净,涅盘妙德,反成了苦相,一天到晚向外驰求。佛因怜愍这一类的众生,所以指示涅盘真正的快乐。就在刹那很短的时间,没有生相;在刹那间也没有灭相,根本在生灭上也没有可灭的相。这时,在生灭里,就有不生灭的境界现前。当寂灭现前时,也没有现前的量度即没有寂灭相是多大多宽,这就是常乐。并没有谁来享受这种乐,也没有一个不受这种乐。为什麽?这就是本来自性现前,怎还有一个法体,有五蕴之用呢?更何况你所说涅盘禁制诸法,令它永远不生呢?这是你的知见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