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宝坛经浅释_ 般若品 第二卷
。将此顿教法门。於同见同行发愿受持。如事佛故。终身而不退者。定入圣位。然须传授从上以来默传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见同行。在别法中。不得传付。损彼前人。究竟无益。恐愚人不解谤此法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六祖大师为何成祖师呢?就因他不轻未学。他在五祖大师处时,一般人都看不起他是个乡下人,且又不识字。六祖处处受人轻慢,所以他知道受人轻慢的痛苦。故他对於善知识或非善知识者,统称为善知识。他说:以後得到我这法的人,若能将这顿教法门,与同样见地、同一追求真理大道的同行人,互相发愿来受持这种法,就像供养十方佛那样诚心,能终身而不退转,那一定会成圣果的。传这个法,须像释迦牟尼佛传迦叶祖师,後传阿难,乃至天竺廿八祖菩提达摩(中国初祖)、二袓、三祖乃至到六祖。必要像这样代代默默相傅分付这个心印法门,不可以将正法藏起来不传,反传些邪法。假设对见解不同、修行不同者,或者是外道,就不可传此心印法。因为这会损及先列祖师,且将来也没有好处,因为怕愚人不明白这微妙无上的真道而诽谤这顿教法门,则百千万劫断佛种性。善知识。吾有一无相颂。各须诵龋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记吾言。亦无有益。听吾颂曰。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烦恼闇宅中常须生慧日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色类自有逍各不相妨恼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无道心闇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此颂趸顿教亦名大法船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善知识,我有一无相偈颂,你们大家都应该念诵,无论是在家人、出家人都可依这偈颂去修行。如果不自己去实行,躬行实践,脚踏实地去修行,单记得我所说的偈颂,那是没有用的。「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说通,就是明白讲经说法。心通就是宗通,宗门禅宗,所讲的是心地法门。你明白讲经说法,也明白参禅修道,这种境界,就像太阳在虚空一样,无所著住,而光明遍照。我所传的法门,就是要你能明心见性。你明心就无难事,见性就不知愁。明白本来的面目,才是明白佛法。这种法门是专讲出世的道理,而破除旁门左道外道的宗旨。「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本来法也没有顿和渐的分别,可是对迷人就要教他渐修的法门,对智慧的人就可教他顿法。所以迷人就慢一点,根性利者就开悟快些。什麽叫顿教呢?我今对你们讲一点真话。真话不能讲多,讲少许你且不信,何况讲多呢?你更不信了。因为人不欢喜听真话真道理,也不欢喜真真实实的去修行,所以我没有法子为你们讲真法。我要等机会,好像今天机会到了,因讲到这首偈颂,道理就被揭晓了。什麽叫顿法?顿就是叫你断。断什麽?断淫慾心。你能做得到了?你不相信吧!这一点,就是关键。要顿断无明,无明也就是淫慾心。断得了否?断不了你就不想听真法。你若能断,就得到顿教法门。渐是慢慢的,若断不了,不能放得下,这就变成渐了。聪明的人,我给你一点指示,你就断了。愚痴的人,还舍不得,放不下,说他不相信这是顿教。所以平常我不讲。你若相信,早就成佛了。就因为你不相信,所以到现在还拖泥带水在六道轮回里转。你愿意转就去转,谁也不能勉强你的。迷和悟只是早晚的问题,你现在不断,将来成佛是一定要断的。你现在不想成佛,所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