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宝坛经浅释_ 般若品 第二卷
分别它做什麽?不分别即是菩提。讲是很容易的,实际上要不生分别却是另一回事。这种境界若能了解,则没有家也没有国了,既然什麽都没有,这就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叫「应无所住而生其身」。你可现身到住何地方而无罣碍,你看这妙不妙?这地方就是菩提,你何必叹气呢?若你可以这样,就这样;若不能就慢慢来。所谓:「性定魔伏朝朝乐,妄念不起处处安」。若你性定了,没有那麽多妄想,那一天都是快乐的。妄念不起,则何处都是安乐。为何你觉不安乐?就因有妄念,若无妄念则到处都是极乐世界。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大师又说:「各位善知识,你们自性里都有无量的智慧,摩诃般若波罗蜜这种法,是你自性本具,不需向外驰求,这种法是最尊最高上最第一。自性般若智慧是不著住的,也没有往也没有来,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诸佛都是从这最尊最高最第一的法生出。你应用你的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若用小智慧则打不破色、受、想,行、识。若不能看空这五蕴烦恼,那就不能断尘劳,所以欲想有真正般若,就须照见五蕴皆空。所以心经上所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你看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还要多时呢!少的时候就照不破五蕴皆空而除烦恼尘劳。你若能这样修行必定可成佛道。要将贪瞋痴变为戒定慧,就看你变不变。一变就是般若,不变就属愚痴。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於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善知识,我这个法门,从一种的般若而出无量般若,从一种般若生出八万四千的智慧。为什麽要有八万四千的智慧呢?因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将尘劳变过来就是般若。若将尘劳变了,则智慧现前,可是般若智慧是不离自性的。你明白这种法,就是无所念,无所回忆,也不著住,故没有一切诳妄了。用你自己的真如自性,以智慧来观照一切法,不用识心、分别心来观察,不取不舍,这就是见性成佛道。若你想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得到法的滋润和般若妙定,就应修行般若行,念金刚经。六祖大师是从金刚经开悟的,故主张所有人念金刚经。应执持而诵念,不要忘了。若能念金刚经,就可以见性。念经须不打妄想,不生种种杂念。以前有个人天天念金刚经,有天作梦,梦见一个鬼请他念经超度他,就像我们现在七月十五来超度过去生中的父母。这人问鬼说要念多少经?鬼说:「只念一卷经就可以了。」此人第二天就开始念,正念到一半,他的仆人送来一杯茶,他就这麽一摆手心里说不要,而继续念经。晚上这鬼又来说:「你答应为我念经,只念一半,还有一半没有念。」此人答说:「我明明是为你念了一卷经。」鬼说:「你是念一卷经,但你念至中间有『不要』两个字,所以後边经的功德都不要,没有了。」此人一想,我是不要茶,不是不要经。但因经上加上「不要」两个字,鬼神就以为他不要功德。大概经的功德被鬼神抢去了。後来此人说好!我再为你念一卷经。当天晚上,这鬼很欢喜向他叩头顶礼,谢谢他帮忙念经。所以你们念金刚经不要掺杂「不要」两个字。「须菩提,须菩提,不要」,那须菩提就跑了。念金刚经是非常有感应的,能够见性。当知此经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龙下雨於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枣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