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_ 般若品 第二卷
。世间的人都愚痴得不得了,不只一个人,而是多数人都愚痴,他自己不知般若,往往口里说智慧,而心常做愚痴事。这就是不该做的,而他去做了。他常自己说我修行智慧,念念说空,就是般若。在般若有二十种的空门,要空一切。可是他不知真正的空,虽经教懂一点,咒会持几句,经会念几句,但自己毛病仍不改,这就是口头禅。天天说空,而不知改自己毛玻真空是要把无明、毛病习气完全空了,要把你不明白,尽做糊涂事的行为都空了。般若是没有形相,它无长短方圆,或青黄赤白黑。心生智慧而没有无明,智慧是明明了了,能知是法非法。你若是能有这样的见解,这就是般若智。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蛋。「波罗蜜」是印度语,中国话就叫「到彼岸」。若解释明白就是离开生、离开灭,没有生灭了。何谓「彼岸」?它是对此岸而说的,此岸就是生死,彼岸是涅盘。在生死涅盘中间经过些什麽呢?经过烦恼的大海。烦恼似海,因有烦恼,故有生死。若断烦恼,那麽,生死就是涅盘,涅盘就是生死。若无烦恼,有生死也就没有生死了。我们为何在这里受生死?就因有烦恼。为何有烦恼,就因有无明。但何谓无明呢?就是你不明白的事,若你知道,你有所明白了,此即是般若。若著到境上,就有生灭。涅盘像水,本无波浪,但风一来就有波浪。风即无明,波浪就是烦恼。若不著境就像水无波浪,没有波浪就绝生死;我们应该在此地用功夫。你说我心里有很多杂念,那杂念就是波浪。若没有波浪,生灭就了了。生灭没有,生死也就了了。有生灭就名此岸。离开境界就无生灭,就像水常运行不息,「通流」即智慧光明遍照,这就叫彼岸,所以叫波罗蜜。这一段经文很有用,你若能用些功夫研究明白,一生可受用无穷。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迷人只知用口念,当口念时,心里却有妄念和不正当的念。若念念依照般若而行,即不做愚痴事,这就是依照自己真性丢修行。能明白这种法,这就是般若法。般若就是不愚痴,不做糊涂事。糊涂事有很多很多,本不应做的而你去做了,最要紧的就是淫慾心。本不应该做,但糊涂来了,不但般若忘了,波罗蜜也忘了;而任性去行,恣情纵慾。但人就是欢喜做糊涂事,而不愿修般若法。不行愚痴事就是般若行。你不修般若行,那就是凡夫;若修行般若行即断慾去爱,自身就和佛一样。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後念离境即菩提。凡夫就是佛,而佛是从凡夫修成的。因佛以前修般若法,故成佛。而我们为何还是凡夫?就因不修般若法,不修般若行,故性流为情,情变为慾,终不能自拔。若能将慾归回性上,不摇不动,不被无明所转,这就是佛了。烦恼就是菩提,若没有烦恼,也就没有菩提。有人就说:「那就不要除烦恼,乾脆留著它9若留著,则烦恼仍旧是烦恼。你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来实验一下如何实验呢?就是返本还原。譬如手心和手背,手心是烦恼,手背是菩提,只要翻过来便是,没有多也没有少,就差这麽一点点一把它翻过来,那烦恼就变为菩提。我常说:「烦恼菩提冰是水,生死涅盘法即空。」你若明白,则人法皆空,若不明白就仍有法执。前念愚痴就是凡夫,後念智慧、闻悟了就是佛。前念著到境上就是烦恼。如你说此地是三藩市,它和纽约不一样,其实它们都是大城市,是没有差别。若你说三藩市不下雪,纽约下雪,那只是你的分别心作怪。若你没有那麽多分别心,就没有那麽多烦恼了。所以说前念著到境界上就是烦恼,後念离开境界就是菩提。如分别三藩市和纽约不同,不同就有烦恼。若知三藩市和纽约都是空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_ 般若品 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