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行由品十七至三十二
,时刻不离开当念,这就是自己护持自己的这念心性。

    先前六祖与五祖一同渡船时所说:「迷时师度,悟了自度。」自度就是善自护持。护,就是保护。保护这念心,不要想东想西、患得患失;保护这个清净的念头,没有昏沉、没有妄想。不但要护念,而且还要持,要持之不忘,在动静闲忙中都不忘失。不但是动静之间,在顺境、逆境、白天、晚上都是如此的,时时刻刻使这念心现前。不只一天一夜如此,一月、一年,乃至十年、二十年也是如此的。直到护持成就,能够达到一念不生的境界。

    善自护持就是觉观,有觉、有观、有照,最后将烦恼统统漏尽了,没有能照、所照,这念心像镜子一样,了达实相,才能究竟到家。还没有达到这个心境时,仍需要觉照、觉观,仍是要善自护持,收摄这念心、护持这念心,心清净了,口业、身业也会清净。如《圆觉经》所说:「根清净故,眼识清净;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心清净了,六根就清净;六根清净,六尘清净;六尘清净,六识清净;六识清净,十二入、十八界自然清净,这也是善自护持。

    明又问:「惠明今后向甚处去?」惠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明礼辞。惠明虽然悟了心性的道理,但是智慧还不足,所以向六祖大师请示:今后应该往哪个地方去?哪里才是自己弘法的因缘?无论修行或弘法、度众,都必须具足因缘。六祖告诉惠明:「到江西袁州就可以停止,到蒙山地方就可以居住下来。」惠明听了六祖大师的指示后,就作礼告辞了。

    (二十四)960311

    惠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

    惠能后来到了曹溪,又被恶人追逐。因为曹溪弘化的因缘还没有成熟,于是惠能就来到广州四会,在猎人队中避难,替猎人守网。过去的猎队设有猎网,猎人放狗在前方追猎物,或者放火烧山,同时在后方留一条生路,当地上的动物逃经这条路时就会被网住。惠能在守网的时候,只要看到有动物经过,就会把网松开放生。在猎人队隐藏的十五年间,只要遇到有善根或有慧根的人,就会随顺机宜为他们说法。每到吃饭的时候,惠能会把菜放到肉锅里面寄煮,只吃菜而不吃肉。当有人问起时,他就说自己只吃肉边菜。

    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旛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旛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旛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

    「遁」是隐藏的意思。「旛」是直幅下垂的旗子,在寺院里,旛上或绣莲花、或绣佛的名号,用来庄严道场。有一天,惠能思惟:「应当是出来弘法的时候了,不能再永远隐遁下去。」离开了猎人队后,抵达广州法性寺,遇上印宗法师正在讲《涅槃经》。当时有一阵风吹来,旗旛随风飘动,一个僧人说这是「风动」,另一僧人则说是「旛动」,两个人为此争论不休。惠能走上前对他们说:「不是风动,也不是旛动,是仁者的心在动。」大众听到了,都非常惊异。

    ,

    到底是风动、还是旛动?风吹起的时候,我们知道有风,倘若没看见旛被风吹动,我们怎么知道在动呢?所以,不是风动、不是旛动,而是仁者心生分别。修行人应该返照自心,安住在这念心上,看到外面的境界要能不为所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僧璨大师说:「一心不生,万法无咎。」心如果起了分别,没有安住在实相,看到的就是风动、旛动。假使明白实相的道理,就知道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行由品十七至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