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行由品十七至三十二
得、无所证,这就是顿悟自心的法门,这个法才是最究竟的,这就是真金。除此以外,佛说三乘法皆是方便。

    印宗法师欢喜赞叹后,为惠能剃发,也就是为惠能大师剃度。因为惠能大师虽已开悟,但是还没有正式剃度出家,所以印宗法师就为他剃度。愿事为师,这是指法上的依止,印宗法师听了无上心法后,深信不疑,叹为稀有,不但为惠能大师剃度,而且拜惠能大师为师父。出家除了有剃度师,还有依止师,依止又称为法依止,依止道场、依止师父学习,有法可闻、有道可修,这是法上的依止。有了正确的法依止,自己才不会走错路,才不会丧失慧命。此外还要有衣食住行的依止,生活无虞才能安心修行。

    惠能遂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这里提到的菩提树是指光孝寺的菩提树,就在六祖大师落发剃度的地方。《岭南丛述》记载:「广州光孝寺菩提树,不花不实,经冬不雕。叶之筋脉细致如纱绢。广人每用此为灯、为花、为蝉虫之翼。」广州光孝寺这棵菩提树不开花、也不结果,经过冬天也不枯萎、不雕零,它的叶筋好象纱绢一样细致。广州这里的人喜欢用菩提树叶的叶筋做为灯或是花的装饰。就是把菩提树叶用水浸泡之后,叶子只剩下叶筋,如同蝉的翅膀一样轻柔。这棵树有很久的历史,是在萧梁梁武帝时期智药三藏法师从印度带来栽种的。

    《天台志》上讲:「诃林有菩提树,萧梁时智药三藏自西竺持来,今历千余年矣。大可百围,作三四大棵,其根不生于根,而生于枝。根自上倒垂,以千百计。大者合围,小者拱把。岁久,根包其干,惟见根而不见干。干已空,中无干,根即其干;枝亦空,中无枝,根即其枝。其叶似柔桑而大,本圆末锐,二月而雕落,五月而生。僧采之,浸以寒泉,至于四旬之久,出而浣濯,滓渣既尽,惟余细筋如丝。霏微荡漾,以作灯帷笠帽,轻柔可爱。持赠远人,比于绡谷。其萎者以之入爨矣!菩提树子可作念珠,面有大圈,文如月周罗,细点如星,谓之星月菩提。」这棵树至今已经历千余年了,树干粗约百围,可能有百尺这么粗大。菩提树的根不是从根上生,而是生于枝,也就是气根。数以千计的气根从枝上垂挂下来,粗大的根约有两手合围、两手合抱这么粗,最小的气根也有手掌撑开来这么大。时间久了,树干几乎被这些大大小小的气根包着,根上生枝干,枝干上又长根,一层层地包起来。看得到树却看不到树干,大大小小的气根已然成为树的枝干,总之,这棵菩提树长得很雄伟、粗壮,非常奇特。当时寺僧把菩提树叶采下来,浸泡在冷水里,经过四十天以后,再把浸泡过的叶子用水洗濯,就看到纤细如纱的叶筋,这个叶筋可以做灯帷,可以做斗笠,可以做帽子,也可以赠送给人作纪念。「比于绡谷」是指好象纱、绢一样柔细。以上都是形容菩提树的叶子和根、枝、干的殊妙之处。

    可是,到了清朝嘉庆年间,曾有一场台风把这棵菩提树吹倒了。当时有一官吏陈中丞就命工人赶快把这棵树移去培土、护植,然而经过一年还是救不活。寺里的出家众就到南华寺拿了一株小枝的菩提树回来,栽种在已经枯死的那棵菩提树的旧地。从清代到现在,光孝寺所栽种的这棵菩提树已和以前智药三藏法师所栽种的那棵一样茂盛。菩提树在佛法上有很多特别的意义,例如释迦牟尼佛就是在菩提树下成道。

    东山是地名,什么是东山法门?在《宋高僧传》里记载,魏朝末年时,天竺沙门达磨得禅宗妙法,这个禅法是传自释迦牟尼佛,以授衣钵为记。达磨祖师来到中土,隐于嵩山少林寺。后来达磨祖师传法给慧可,慧可又付法于僧璨,僧璨付法道信,道信传给弘忍大师。因为道信与弘忍都是驻锡东山,开演禅宗心法,所以后人又称禅宗法门为东山法门。

    (三十二)960506

    惠能于东山得法,辛苦受尽,命似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行由品十七至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