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由品十七至三十二
于渐次修证。对根机好的人,直接告诉他:我们这个世界是相对的世界,既然是相对就是虚妄不实的,只有这念了了分明、寂照一如的心才最究竟,超越了时间、空间,超越了相对境界。这么一讲,他立刻就明白了。
(三十)960422
智者契悟了当体即空的道理,了解内界、外界都是虚妄不实,不需要等待坏了以后才是空,不需要一件件地分析才空,因为一切诸法本来就是空性,这就是「不二之法」。当下这念心不想过去、不想现在、不想未来,没有起心动念的这个心就是不二之法;不但没有起心动念,而且这念心不含糊、不昏沉,更能处处作主。
什么是处处作主?例如打坐时,告诉自己不打瞌睡就不打瞌睡,告诉自己不打妄想就不打妄想,这就是能作主。如果作不了主,告诉自己不要打妄想,偏偏要想;告诉自己不要打瞌睡,偏偏要瞌睡。听法时,告诉自己要认真地听,可是偏偏又不断地打妄想,想东、想西,认为自己听不懂这些道理,干脆老老实实念佛就好了,于是听法的时候就想要念佛。等到真正要念佛,又想:念佛很辛苦,从早念到晚,念得口干舌燥,没什么意思,还是去打坐吧。但坐久了,觉得腿又酸、又痛、又麻,一想到拜佛有很多好处,又去拜佛。可是拜不了多久就腰酸背痛,又不想拜佛,干脆去道场做义工,修修福报。结果一做下来就汗流浃背,感到疲累不堪最后,什么事都没办法做,这都是因为自己这念心作不了主。
众生的心经常如此,静中作不了主、动中也作不了主。不打坐时,心不知道要安住在哪里?所以眼睛就东看看、西看看,耳朵就东听听、西听听。如何作主?在动的当中只起善念,不起恶念,只作善事,绝不做坏事;静的时候,一念不生,这就是作主,佛法就是告诉我们要能作主。
听了这些道理以后,要静坐思惟,想一遍、想两遍、想十遍,乃至数百遍、数千遍将这些道理融会贯通,心要安住于理。不打瞌睡、不打妄想,这念心了了分明,当下就超越了十八界、超越了一切境界,就契入了实相。实相就是心性,这就是不二之法。离开这个烦恼心、离开四大、离开见闻觉知,要想找一个不二之法也找不到,所以要从这念心上去契悟。打坐的时候,心要保持正念,不想过去、不想现在、不想未来,不打瞌睡、了了分明,这就是作主。在静境时心能作主,在动当中也能作主,就是不二法门。
所以古德说:「挑柴运米都是神通妙用。」什么原因?因为契悟了这念心、契悟了佛性、契悟了无二之性,契悟了无念、无相、无住,不但契悟,又能保养好这个无念、无相、无住的无二之性。依体起用时,有念、有相、有住就是神通妙用,到这个时候,有念、有住、有相也是不二之法。如果没有契悟这念心,而是昏昏沉沉、迷迷糊糊,纵然无念、无相,也不是不二之法。所以修行要先明白这个道理,明白道理之后,依理用功是很重要的。
(三十一)960429
印宗闻说,欢喜合掌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真金。」于是为惠能剃发,愿事为师。惠能遂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
印宗法师听了六祖大师这一番开示后很欢喜,于是合掌赞叹说:「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真金。」某甲是印宗法师称谓自己,印宗法师说自己讲经的言说就像瓦块那么不值钱,赞叹六祖所论述的佛法奥义,如同真金一样精纯。真金是纯金,不同于k金,表示六祖所讲的法不是方便法,而是最究竟的法门。如果里面是k金,不是真金,就是方便法,从表面上看是金,其实仍是方便。怎么是方便呢?因为说「心即是佛」、说「非心非佛」,是为止小儿啼哭,只是空拳诳小儿,事实上心也不可得,无得之心即是佛。心本来具足,我们得个什么?所以,一切法归于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