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由品十七至三十二
悬丝。今日得与使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缘,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
惠能在五祖那里得法以后,「辛苦受尽,命似悬丝」,因为有衣钵之争,差一点遇害,命在旦夕。「今日得与使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会」,今天能够与刺史、刺史的部属、诸位官吏、僧尼、道士、一般大众,共同在这里开展顿教法门,这都是过去多生累劫的因缘,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才得以听闻无上顿教法门。我们今天在这里开演无上法门,开演东山法门,绝不是偶然的。怎么说不是偶然?人的修行有过去、有现在,过去是修正法,今生就和修正法的人在一起;过去是修方便法门,今生就和修方便法的人在一起;过去是修邪法,今生就和邪知邪见的人在一起。所以,这个因缘是不简单的。佛教当中有渐修、有顿悟,顿悟法门就是「顿悟自心,直了成佛」,得闻这个法门因缘更是殊胜。
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惠能自智。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心。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代圣人无别。一众闻法,欢喜作礼而退。
「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惠能自智」,这里称释迦牟尼佛为先圣,表示这个法门是从释迦牟尼佛所传下来,一直传到现在,不是惠能自己想出来的、也不是自己发明的,而是从过去佛一直传到现在,是佛佛相传。孔子也讲「述而不作」,道不是孔子自己发明的,这个大道是「尧舜祖述」,是从尧、舜、禹、汤、文、武相传下来。佛法所讲的道在哪里?就是师父在这里说法,诸位听法的这念心,诸位真正了解、契悟了,就是以心印心。
「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心」,能够听到顿教法门是难遭、难遇,是不容易的,希望大众听闻到这个法,就要依据先圣所教示的方法「各令净心」,自己的心不要打妄想,要使这念心保持清净。「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代圣人无别」,听闻这个法门以后,破除心中所有的疑惑,如法修行,自心所证的和过去圣人所证的必然没有差别。
什么是「疑」?例如,对于所修的法门质疑,怀疑自己是不是有学习这种法门的根机?怀疑这些道理是真是假?「疑」是六种根本烦恼之一。修行学佛一定要先除疑,有了疑惑、没有信心,将来道业就不能成就。
惠能大师特别为众人说明,这个顿教法门,不是惠能自己想出来的,不是为求名利而说,不是因为要开山、作祖才发明这个法,而是「先圣所教」,是从释迦牟尼佛传到迦叶尊者,迦叶尊者传到阿难尊者,一直传到达磨祖师,之后传到五祖,五祖再传下来的,所以不用怀疑,这都是很真实的。「一众闻法,欢喜作礼而退。」一众,就是现前所有的大众。大众听到六祖大师的开示后,都很欢喜赞叹,恭敬地顶礼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