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本不是麻醉机。他推开咖啡杯,在桌面水渍上画出分子结构图,是能让细胞在低温下休眠的纳米载体。
黎明时分,林默站在证物室,将1993年的病历与最新检测报告并排铺开。所有死者的血液样本里,都检测出了同一种人工合成的血红蛋白变体——能在极端低温下维持基础代谢。
他的手机亮起陌生号码的短信:看看冷冻车底盘。在车底隐蔽处,警方发现了焊接的钛合金舱,里面蜷缩着失踪的总工程师。老人手心里攥着张字条:永生才是原罪。
阳光穿透证物室的百叶窗,在三十年跨度的档案上投下相同的条形光斑。林默突然明白,当年那场雪掩盖的并非医疗事故,而是一场持续三十年的、关于生命界限的禁忌实验。
第十一章
生命界限
钛合金舱打开的瞬间,一股刺骨的寒气弥漫开来。总工程师蜷缩的身体上覆盖着薄霜,胸口却仍有微弱起伏。法医检测后震惊地发现,老人的新陈代谢速率仅有常人的十分之一,就像进入冬眠的动物。
他把自己当成了最后一个实验品。林默翻动老人紧攥的字条,背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化学公式。其中一行被反复圈注:HB-1993-12——正是当年三位死者血液中发现的变异血红蛋白代号。
苏雯调取新纪元生物科技的股东名单,发现最大持股方竟是海外某长寿研究基金会。该基金会近十年资助的所有科研项目,都指向同一个目标:降低人体代谢速率以延长寿命。
这不是冷冻技术...林默站在证物室的白板前,将三十年前的病历与最新发现用红线相连,他们研发的是人工冬眠。
审讯室里,张医生的供词印证了这个猜测。当年那三起医疗事故其实是首批人体试验,三位患者在药物作用下进入假死状态,被秘密转运至山区疗养院。而后续所有设备缺陷致人死亡的事件,都是筛选试验对象的幌子。
父亲发现HB-1993能让细胞在低温下存活数月,但需要定期唤醒防止脑损伤。张医生突然激动地拍打桌面,那些冷冻车里装的不是尸体,是等待新生的绝症患者!
与此同时,技术科在总工程师的钛合金舱内壁发现了微型注射器残留。检测结果显示,里面曾装载着某种含有纳米颗粒的混悬液——与三十年前安瓿中的物质同源,但纯度提高了近百倍。
暴雨过后的清晨,林默在法医实验室见到了苏醒的总工程师。老人干枯的手指在纸上颤抖着画出三个时间点:1993年试验启动,2003年首例冬眠者成功苏醒,2013年冬眠时长突破五年。
但今年...老人突然剧烈咳嗽,吐出的冰碴里带着血丝,第十五年的志愿者...没能醒来。他撕下检测报告一角,写下个经纬度坐标——正是海外基金会总部所在地。
国际刑警传来的资料让所有人脊背发凉:该基金会名下拥有南极科研站,近五年接收了七十二名绝症志愿者,但从未有任何人返回。卫星热成像显示,科考站地下有持续-80℃的低温区。
永生计划的真相是冷冻活人苏雯的声音在发抖。林默却盯着老人绘制的分子结构图,在某个苯环侧链上发现了不自然的扭曲。
不对...他抓起电话打给化学专家,HB-1993根本不是治疗剂,是代谢抑制剂!听筒那端传来纸张翻动声,接着是倒吸凉气的声音:你说得对,这结构会不可逆地破坏线粒体...
总工程师突然挣扎着坐起,扯掉输液管在墙上画出血红的感叹号。监护仪刺耳的警报声中,他最后的遗言随着冰雾飘散:...他们改了我的配方...
窗外,朝阳将初融的雪水照成金色。林默望着证物室里跨越三十年的证据链,突然明白自己触碰到的,不过是某个巨大冰山的尖角。而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