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矛盾的结合体
慢慢明白:冯紫云这样的人,注定是不会甘心被埋没的。
她所具备的特质,已经决定了她要为自己的未来拼上一把。
冯紫云长相漂亮,但越是在小地方,长相漂亮的女性越是容易被排挤、被孤立,甚至被造谣生非;加上冯紫云脑子聪明,在她年纪尚小的时候,任何问题都能看得明白、任何道理都能想得通透,类似于人们常说的早慧,她在她所生活的地方,很难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甚至还会时常被人说成矫情;后来,她的某些能力或才华,得以施展之后,就开始想着离开......
她的离开,在很多人看来,是一路设计好的,并将她离开的理由简单地归结于心气太高。
但对她本人而言,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罢了。
也只有她自己知道,不是她瞧不上这个小地方了,而是这个小地方不容她。她在小地方待了若干年,可以说是孤独又时常遭受恶意攻击的若干年。那些攻击,不大不小不致命,但却永不停息。
在梁卓伦很小的时候,冯紫云就时常会跟他说一句话。
她说:人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一方面惰性很强,一旦有时间放松自己,就不愿再上紧发条;另一方面人又需要通过力争上游试图在芸芸众生之中胜出,并通过这种方式去实现自身的价值......这就决定他们在条件允许和能力足够的前提下,一旦得到机会,就会立刻向上攀爬。
懒惰,是人的本能;力争上游,也是人的本能。
而人之所以会时常纠结、矛盾,甚至是愤愤不平,通常都是源于这些生来具有却又截然不同的特质。
我们习惯将这一现象称之为: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
《在云下飞行》这本书,梁卓伦看到晚上十一点多,才放下来。
当他放下这本书时,看到了另一本在床头柜旁的书架上放了很久的书《明朝那些事儿》。
由于太久了,以至于这本书一直被摆在这里,却很久没能引起他的注意,仿佛被遗忘了一般。
曾经,唐幸儿很喜欢的一本书就是《明朝那些事儿》,在梁卓伦在国外求学时,她还三番五次地推荐给了梁卓伦。
每次推荐的时候,还特地告诉他:这本书,她看了三遍;每一次看,都感觉是第一次看。
梁卓伦从小到大都以学业为重,无论是冯紫云,还是梁墨渊,都建议他多读有用的书,少读些闲书。
梁卓伦很听话,对父母的旨意,很少违抗。
在梁墨渊和冯紫云看来,所谓有用的书,就是对考试有用的书,或者是对未来的事业发展有实质性帮助的书;所谓闲书,就是诸如哲学、历史、这类,对考证基本没啥实质性帮助的书籍。
所以,为了让父母不为自己操心,梁卓伦基本不读闲书。以至于唐幸儿一开始跟他推荐这部大部头的历史时,他是抗拒的。但抗拒归抗拒,最后还是扛不住唐幸儿三番五次地跟他推荐。
他本想着随便翻几章,确保在跟唐幸儿闲聊的时候,不至于接不上,就行了。
所以,当他拿到这本当时被称作为网红历史时,是打算细看的。却不想,他翻了几章之后,竟被作者那行云流水的描述方式给吸引了。毕竟,以这种深-入浅出又极其风趣幽默的方式去讲述大明王朝三百年历史的,他还是第一次见。
梁卓伦一看,就停不下来了,看过之后,还特地跟唐幸儿讨论了这本书的内容。
唐幸儿说,很多人看完这本书,被书中最后的那段话所治愈,还有人因此流下眼泪,你对此怎么看
梁卓伦明白唐幸儿所说的那句话,到底是那句话。
因为这句话,无论是在网络文字中,还是短视频中,都被传得很广:我之所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