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活字模块初构想,印刷效率大变样
构的排字盘。将那些“字块模块”和单个的活字,按照书稿顺序,一个个卡进凹槽里,既稳固又方便调整。排好一版后,再用特制的夹具将其固定,就可以直接上墨印刷了。
至于油墨,林宸也打算进行改良。传统的松烟墨,虽然黑亮,但干燥速度慢,而且容易沾染。他琢磨着,能不能用桐油和松烟、再加上一些天然树脂,熬制出一种更浓稠、更黑亮、干燥速度也更快的油墨。
这些构想,在林宸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他越写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印刷效率大幅提升,一本本《西游记》如同流水线上的产品一般,源源不断地从翰墨斋的作坊里印制出来的场景。
“少爷,您……您这是在画什么呢?”福伯端着一碗参茶走了进来,看到林宸在纸上画着一些奇奇怪怪的符号和图形,不由得好奇地问道。
“福伯,您来得正好!”林宸放下笔,将自己画的草图递给福伯,兴致勃勃地解释道:“我这琢磨着,咱们印书的法子,也得改改!您瞧瞧,我这个想法怎么样?”
福伯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常年在书铺里打转,对印书的流程也算略知一二。他凑近了,眯着老花眼,仔仔细细地看着林宸画的那些草图,听着林宸的讲解,一开始还是一头雾水,但渐渐地,他那双浑浊的老眼里,也开始放出了光彩。
“少爷……您的意思是……把好几个字刻在一块小木条上,排版的时候,直接用这小木条?”福伯有些不确定地问道。
“没错!福伯您真是冰雪聪明,一点就透!”林宸赞道,“这样一来,咱们排版的速度,至少能提高倍!而且,也不容易出错!”
“哎哟喂!这……这可真是个好法子!”福伯一拍大腿,激动得满脸通红,“老奴以前怎么就没想到呢!要是真能照少爷您这法子做出来,那咱们翰墨斋印书的速度,可就独步苏杭了!”
“何止是苏杭!”林宸心中暗笑,他这改良版的活字印刷术,虽然比起后世的机器印刷还差得远,但在这个时代,绝对算得上是降维打击了!
“福伯,这事儿还得您老出马。”林宸道,“您帮我找几个手艺精湛的刻字师傅,还有几个手脚麻利的木匠。我要他们按照我这图纸,先试着做一批字模和排字盘出来。材料嘛,就先用上好的梨木或者枣木。至于工钱,您跟他们说,只要东西做得好,绝不会亏待了他们!”
“好嘞!少爷您就擎好吧!”福伯也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得了林宸的吩咐,立刻就风风火火地出门找人去了。
接下来的几天,翰墨斋的后院,除了造纸作坊那边传来的阵阵竹料蒸煮的蒸汽和捣料声,又多了一片叮叮当当的刻字声和锯木头的声音。
林宸亲自坐镇,指挥着那些工匠们按照他的图纸制作字模和排字盘。
那些刻字师傅,一开始对林宸提出的“字块模块”还有些不理解,觉得把好好的字拆开又合在一起,多此一举。但当他们按照林宸的要求,将一些常用的词组刻成一个个小木条,再尝试着进行排版时,才真正体会到了这种方法的妙处。
“嘿!还真是快了不少!”一个年轻的刻字师傅,试着用“字块模块”排了一小段《西游记》的文字,惊喜地发现,比起以前一个个捡单字,速度果然提升了一大截,而且因为是整块的词组,也不容易排错位置。
木匠们也按照林宸的图纸,叮叮当当地打造出了几个带有凹槽和卡榫的木制排字盘。这种排字盘比起传统的铁板,不仅更轻便,而且字模嵌入其中,更加稳固,不易松动。
林宸又指导他们制作了几把简易的木制夹具,用来固定排好的字版。
至于油墨的改良,林宸也拉着王师傅和李师傅,用桐油、松烟,又尝试着加入了一些熬制过的松香,反复试验了几次,虽然效果还不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