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拟定完谕旨,道光与慎皇后均已劳累,便由宫女服侍入内室御帐内就寝。
道光多日来一直忙于政务,再加上回疆军事战略之事,积闷多日,今日终于想出妙计,心情大畅。况且,道光也多日没有幸临慈宁宫,今日也算巧合,心中自觉对不起慎皇后,因此,道光特别激情外露。俗话说久别如新婚,自然是春满大地,鹰击长空,鱼翔潜底。
伊犁将军府,灯火通明,如同白昼。回疆平叛前线指挥领导机构正在紧急集会,商讨平叛策略。
扬威将军长龄和钦差大臣杨遇春及武隆阿面对皇上从京都火速送到的谕旨一筹莫展,都陷入沉默之中。
性情急躁、口快心直的武隆阿首先打破沉默。
“你们不要口口声声圣命难违,圣命必遵。主子整日足不出宫,马不出城,仅凭几张地图就制定什么出奇制胜妙策,简直是纸上……”
谈兵二字尚未出口,自觉有点失言,不再说下去,气得一屁股坐在虎皮交椅上生闷气。
长龄在大厅内来回踱几步,停下来,回过头说:“这是圣上旨意,我们不赞成,但不能直接回复主子说不行,必须想个委婉的借口回绝圣上,让他无法说我们抗旨,待平定叛乱后再回旨请圣上谅解。”
“就是嘛,这事不能硬干,慢慢商定吧。”杨遇春也附合着说。
“商定,再商讨就到驴年马月了!”武隆阿还是气哼哼地直骂,“现在已是寒冬,天气严寒,道路艰难。奇兵一支二支人敌腹内,这不是什么奇兵,而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还不让张格尔他龟孙王八羔子给吃了。”
“奇兵无法派出,”杨遇春肯定武隆阿的意见。“几千人马行程几千里到敌人后方,怎么会不使敌人发现呢?叛军也非脓包,稍一打探一切都露了馅。张格尔几万人围攻几千人,岂不是羊入虎口?况且,回疆许多地方已降服张格尔,即使张格尔叛军没有发现,难免当地回民不发现我潜行大军,再报告给叛军,后果不堪想象。”
长龄也随之叹息一声:“唉!圣上对平叛之事太过心急,主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未免过于急躁,张格尔蓄谋已久,如今已初成气候,又有浩罕国的支持,哪能一仗将其清除歼灭,不经过多次大规模战役,不会彻底打败敌人。”
“你是说一仗一仗打,一个城一个城夺回、逐渐瓦解歼灭叛军,最后彻底消灭张格尔?”杨遇春插话问长龄。
“必须让大军齐头并进,直压下去才能镇住叛匪。”武隆阿又抬头插入话题,“奇兵潜行在戈壁荒漠,一路上几乎没有水草,加上水源缺乏,山石错杂,这样的奇兵不用打,仅路上险恶环境就给拖垮了。”
“况且布鲁特部落已降服张格尔,而这个地段多属布鲁特部落,孤军深入,危险!危险!”长龄驻足端起一杯茶说。
杨遇春见他俩又谈起奇兵之事,便插话道:“奇兵先行,山高路险,无法过骑兵,更不用说驮队了,这粮草、军械等物又怎么办?”杨遇春摇摇头,“总之,皇上的出奇兵之策听起来较好,但不符合回疆这次平叛的具体情况,不是上策!”
“那就干脆不用,我们还争论什么,浪费时间,让大家生气!”
武隆阿伸手端起杯子,一饮而尽,看样子气还没消。
“如何回复圣上谕旨是关键!”杨遇春把话题引了回来,“既让圣上明白我们已否定他的出奇制胜战略,又让主子不生气,能够理解我们的措施是正确的,转回头支持我们的平叛计划。”
“既然你们都说圣命难违,不好表态拒绝谕旨,那我们就含糊其词地回奏皇上。”武隆阿又提出新观点。
“对,就这么办!”杨遇春赞成说,“先哄瞒皇上一时,只要打胜仗,皇上不会怪罪的!”
“万一皇上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