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三、精彩和谐发展篇
景,我们彼此谁都不吃亏嘛!”

    “好,就这么说定了!我们心甘情愿当华西人!”

    “我们也愿意!”

    “愿意——”

    呵,当华西人,这对周边的农民来说,那是一种梦想!农民们是最讲求实惠的,现在吴仁宝把已经散发香味的“肥肉”送来了,谁还不愿意?不愿意的是傻子,种地人才不是傻子呢!

    吴仁宝推出的“一分五统”第一年就吸引了华明、泾浜、前进和三余巷四个村。第二年,西巷、北缪家、水池、陈塘、朱蒋巷等村又几乎以百姓百分之百的签字率(吴仁宝要求:凡想加入大华西的周边村子,村干部必须征求村民的自愿签字)请求“并入华西”。

    华西在“一分五统”的引领下,短短几年时间里,一下“扩容”到了今天方圆3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下辖16个村级单位,人口也增至30000多人。当我们今天走进到处欣欣向荣、和和美美的大华西,你所能看到的那些井然有序的“工业区”、“生活区”、“休闲娱乐区”、“生态农业区”、“旅游风景区”等规模和气势都十分壮观与美丽的现代化景象时,仿佛置身于一个别样的都市之中,而这在“一分五统”之前的华西村是不易做到的。

    在请吴仁宝描绘“一分五统”后大华西前景时,老人举目窗外,然后深情地告诉我:“到我80岁时,所有大华西的村民都要搬进别墅、新房,让他们人人都能享受到‘中康’的幸福生活……”

    “中康”是什么概念?“中康”应是人均收入在6000美元以上的水平吧!事实上,华西村今天的人均实际收入已经超过10000美元的水平。但在吴仁宝的心目中,“中康”何止是一个人均收入10000美元的概念,它还有更多生活的质量、精神的内容,以及对未来的信心和与周边村、与全国广大农村之间的关系。

    “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是富”,这口号和理念,在十几年前吴仁宝就早已提出。而华西村在吴仁宝的带领下,多少年来他们始终如一,尽其所能地在为“老边少穷”地区帮困扶穷,立下汗马之功。

    早在1991年,吴仁宝与陕西省领导签订建立第一个外省“华西村”后,就带领本村的骨干专程到千里之外的黄土高原的陕西汉中的高潮村考察落实扶贫与建厂事宜,并且从那时开始,每在外省建一个“华西村”,吴仁宝都要亲自前往考察落实具体项目,有的地方还要一年去几次。有一年,华西村的帮扶技术考察队在前往山西途中,车子发生意外事故,67岁的吴仁宝不顾流血伤痛,坚持要到目的地。当他带伤下车到大寨看望帮扶项目时,大寨的郭凤莲握着老人的手感动得热泪直流:“华西有您这样的老书记是福气,我们大寨有您这样的好亲人感到光荣呵。”

    1994年,国务院作出了力争用7年时间解决中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早已走在西部扶贫征程上的吴仁宝在返程途中,专门上北京向国务院扶贫办的领导表示:华西村愿意投巨资,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培训干部,采取一带十、百带千的方式,在2000年前帮助西部地区10万人脱贫、1万人奔小康!

    “了不起!华西了不起!吴仁宝了不起!”国务院扶贫办的领导在敬佩吴仁宝的同时,又称他的培训和扶贫构思是“中国扶贫工程中的伟大创举。”

    从那一年开始,华西村在吴仁宝的主持下,每年接纳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培训任务,多则一次几百人、少则几十人,时间也有两三个月的,也有一年两年的。所有到这里培训的干部全部由华西提供生活和学习的全套优质的免费服务。吴仁宝不仅担任培训的领导小组组长,而且每期必亲自要上几堂课。来自穷困地区的学员在华西和吴仁宝那里,既学到了小康的致富经验,也深深地被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精彩吴仁宝简介 >精彩吴仁宝目录 > 三、精彩和谐发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