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回 帝辛自焚周王代商
盟之时,以女儿未成年之词而返,现在总算如愿。
大商朝天下共主霸权倒台,历史进入西周霸权共主时代。
每一个末代君王都是历史的反面教材,这是史家文人笔下的习惯思维,商纣也不例外,和夏后桀并列归属同类恶人。
然而,一个朝代的灭亡,另一个朝代的开始,总有人议论评说,各有各的见地,有伟人大胆地评说:“百克东夷身致殒”来歌颂帝辛一统东南的丰功,以及历史史实。
“南疆文明辛始播,闽越恶习殷臣除。”来视听南疆文明的传播功劳。
“功盖九州辛一人,统一神州肇此人。”来讴歌帝辛的文韬武略的伟绩。
“中原文化殷创始,殷人鹊巢周鸠居。”来感叹殷商的灭亡,时代的更替变迁。
后人一直在说,“乌鸦集会,周用乌集而王天下,鸠占鹊巢,何也?”也就是说,乌合之众也可成事,小邦周何以撼动大商帝国?到了这里,有所交待。
周王姬打败大商帝国,可天下还是锋争的天下,天下一千多个诸侯,依然是一千多个诸侯,同意让小邦周统治的又有多少?因为没人表示愿意让周邦统治,周国只不过是打败了大商而已,他的子民还属殷商子民,只不过是失去共主的霸位而已,既然天下没有了霸主,一千多个诸侯国,为何都愿意受到你周国的统治?还要朝贡。
大多数的诸侯君,不愿意俸周王姬为天下共主,不愿意找个婆婆来管自己,更不愿意认贼作父,尤其是亲商的诸侯君。
好了,世界依然很乱,诸侯割据局面开始了。
既然要称霸天下,那就得继续霸道,强大的大商都能搁倒推翻,何况诸侯小邦?周王不怕,兄弟多,宗弟也多,家族人多,就可称霸,各管一方,分封诸侯,各地为君为政,各地称霸统治这个世界,战争继续打,一个一个的消灭不愿臣服的方国。
这和民间兄弟多,欺负人一样,周王姬决定采用兄弟帮,他就是帮主,好听一点就是共主,兄弟各管一个地盘。
你的兄弟再多,夺人家地盘,人家总得要抵抗,于是周王姬开始指鹿为马,他说这是谁的就是谁的,不是也是。哪原来的君王怎么办?敢反抗的反抗,战死为算,不敢反抗的,认熊,归顺,交出地盘。世界开始更乱了。
周国称霸天下的战役,还得打,还得继续,不过可以占时告一段落,整军修养,犒劳三军,嘉奖有功之臣,庆祝胜利,要事务。
胜利的果实,进行再分配,分配的也未必尽如人意。
尤其是句吴王姬章,他的功劳达到功高盖主不说,单单他占领的地域,达到方圆一千五百多里,他如何甘心情愿的放弃版图?即使臣服,可是如何分封于他!如果将这么大的版图分封于他,谁人能够控制得了他,其他功臣又如何分封。按照小国饥民原则,大国不过百里,这个句吴领地足以分封二十个诸侯君,这如何解决句吴矛盾,成了姬第一个要解决的矛盾。
还是太王太后厉害,太王太后姒太后说道:“你现在是天下共主,你说了算,不听也不行,将姬章改为周章,将其领土瓜分,让繁国恢复名誉,将湖熟另封,让宜地也是另封一国,让这次征商真正功臣虞仲后人封于黄河之北夏虚之地,限制句吴为百里方国,没有好考虑的,这是统一分封国策,无一人例外。”理由很是充分。
周章伤心之极,何去何从?难以下定决心。“我姬章本就是千里之国,现在却要成为百里小国,这叫我如何咽下这口气。即使将虞仲封在中原夏虚之地,也不过百里,两者加在一起,总不过两百里,就算夏虚是个黄金之地,最多顶三百方里,周人却要让我让出千里之地,何为宗亲?死去的这么多句吴将领兵卒如何慰藉?用什么天下一个标准,诸侯最大不过百里作为说词,这是贪心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