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页
三一六
第十三章
叶月芳送了一杯茶放在余静面前,看了看手表,六点欠五分。她微微一笑,圆圆的脸上,两边腮巴露出两个笑涡,低声地说:
“五分钟之内一定散会。”
“你哪能晓得?”
她乌黑的眼睛机灵地一动,仿佛透过墙壁,穿过花园,可以看到中共长宁区委会议室一样,很有把握地说:
“杨部长掌握会议很守时,准时开会,准时散会。他解决问题简单扼要,利利索索,从来不拖泥带水的,讲话也不重复。他做报告,我给他做记录,誊清就是一篇出色的文章,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
“他到我们厂里开会也是这样。”
“对啦,你比我了解杨部长。”
“我?”余静忽然沉下了脸,她以为叶月芳想到别的方面去了,严肃地说道,“你说错了,秘书最了解首长。”
“你们是亲戚啊!”
“总不如你,”余静嘴角上露出了笑意,说,“你们天天在一块儿工作。”
“了解杨部长不大容易。他负责许多工作,办公室以外,他还忙区政协的工作,区里民主党派和工商界的工作,还参加社会活动,有些我就不大了解。”
“当然,了解一个人不容易的,像杨部长这样的人,更不容易……”
“为啥?”杨健匆匆从外边走了进来,手里拿着笔记本子和几件公文,脸上露出处理完一桩事体的愉快神情,笑着说,“难道我是三头六臂?”
余静看表,恰巧六点,岔开话题,对叶月芳说:
“你估计的真准。”
“不是我估计的准,是杨部长准。”叶月芳叙述她们刚才谈话的内容,说,“余静同志等你好久了。”
“对不起,刚散会。”
“没啥。”余静关怀地问,“宝珍最近好一些吗?”
“昨天到医院去看她,好倒是好一些,不过,医生说,这个病不容易治。”
“心脏病确实不容易治。过两天我也想去看看她。”“你厂里已经够忙了,不要再为这些事操心了。”杨健说,“余妈妈身体好吗?”
“最近闹肚子,消化不良,身子发软。”
“找医生看看呀。上了年纪的人和机器一样,老了,要经常修理,注意保养。”
“到医院看了,吃了一点中药,老没好,厂里事体忙,家里的事体就顾不上了。过两天,我打算再陪她到医院去一趟。”
“那好。最近厂里怎么样?”
余静扼要地把厂里的情形说了一遍,然后说:
“徐义德很消极,满嘴是困难,啥加工呀,原料呀,资金呀;韩云程和徐义德他们不搭界,坚决要辞职;工人当中少数人有过左情绪,像谭招弟她们;这三块哪能也捏不拢来。厂里的生产计划到现在也没订,连请徐义德两次,他躲在家里,不肯到厂里来。工人的生产热情很高,有力无处使。”
“问题不小啊?”
“可不是!所以,找你求救兵来了。”
“求救兵?我不是解放军,哪儿来的兵?”
“不要开玩笑了,快给我出个点子吧。”
“区委的指示你记得吗?”
“当然记得。”她想了想,说,“‘五反’结束以后,要巩固胜利,及时地把‘五反’的热情转到以生产为中心的建设工作上去,组织群众,团结资本家,搞好生产。”
“这就是你要的救兵。”
“做起来可不容易。资本家倒好办,只要尊重他三权,给他一点利润,解决他一些困难,他一定会积极起来的。资本家哪个不要钞票?有了钞票,他一定积极。”
“你这个分析完全对。市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