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 平定关内白崇禧挂帅征滦东 徘徊平津小诸葛定计夺幽燕
杨宇霆小诸葛之名果不虚传,杨、白两位小诸葛之间的谈话,也象他们弈棋一般,是一场绝妙的斗智。眼看北方的小诸葛已经把南方的小诸葛逼得不能动弹了。白崇禧沉思片刻,他要是不能打破僵局,别说对东北问题他插不进手,便是在京、津也无法立足。但是,对于杨宇霆所提的这些问题,他怎么能圆满地回答呢?且不说去年他和李宗仁、何应钦逼蒋介石下野的那一幕,便是碧云寺祭灵、小汤山开会,蒋、冯、阎、李互相的斗争,他与蒋、阎的矛盾,不是预示着国民党内各派政治势力无法实现真正的统一吗?这些事不说,明眼人都一清二楚,就象那和尚头上的虱子一般——明摆着的。作为张李良本人和张的代表,又有小诸葛之称的杨宇霆,为了东北未来的地位及他们自己的利益,当然更是关注这些问题的了。白崇禧本人由于地理上的原因,过去无暇顾及关外之事,这次他率军北上京、津,不得不对东北问题及奉系下一番功夫研究。兵法云:“知彼知己”,杨宇霆了解国民党内各派系之间的矛盾,白崇禧当然也知道奉系各派勾心斗角的内幕。奉系中有老派和新派之争,新派中又分“洋派”和“土派”。老派以张作相、张景惠、吴俊隆等为骨干,出身日本士官学校的杨宇霆、姜登选则为“洋派”,出身于国内陆军大学的郭松龄、李景林为“土派”。郭松龄与杨宇霆矛盾最深。民国十四年冬郭松龄率奉军精锐第三军揭起反奉旗帜,通电历数“张作霖失政”和杨宇霆祸奉罪状,郭军由山海关直打到锦州、营口,在辽西巨流河西岸与日军和奉军决战。由于三面受敌,郭松龄战败被俘,旋被张作霖枪杀。这次日本人炸死张作霖,据说有在奉系内部寻找新的代理人的因素,据说日方有扶持杨宇霆取代张学良之意。白崇禧便决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他不正面回答杨宇霆的提问,却反问道:“邻葛兄难道愿甘居张汉卿之下么?”
白崇禧到底不愧是小诸葛,一脚便将对方踢来的球成功地踢了回去。杨宇霆只得悻悻地说道:“老帅临终之前,没有向我托孤!”
原来,张作霖的专车在皇姑屯被炸,张所乘坐的那节包车被炸得粉碎,车身抛出三、四丈远,只剩下两个车轮。那个老派怪杰吴俊隆被当场炸死,张作霖身受重伤,随侍的六姨太也当即死去。张作霖被前来援救的奉天宪兵司令齐恩铭护送回帅府,已奄奄一息,只对他的大老婆卢夫人说:“我受伤太重……恐怕不行啦,……叫小六子(张学良)快回沈阳……”话未说完便死去了,因此没有向小诸葛杨宇霆“托孤”,大概杨也认为自己没有扶持“后主”的义务吧。
白崇禧见杨宇霆竟说出这般话来,便也毫无忌讳地说道:“我们的蒋总司令也不是刘备!”
“健生兄!”
“邻葛兄!”
这一对深感生逢其时,而又不遇“英主”的南、北小诸葛,两双手一下子紧紧地握在一起了,他们顷刻间似乎成了患难与共的知音。他们又继续密谈,还谈了些什么,已不为外人所知。临别时,杨宇霆送给白崇禧一支特大的高丽参,还答应供给白部二十万件过冬的皮背心。
九月四日,白崇禧下达总攻击令,左、中、右三路大军齐发,克丰润,下开平,占宁河,直向唐山推进。直鲁军向昌黎、秦皇岛东窜。九月十四日,杨宇霆亲到山海关指挥,奉军与直鲁军血战于牛角庄、魏家店。白崇禧挥军渡过滦河,与奉军前后夹击,将直鲁军围歼于石门常山子一带。直鲁军首领张宗昌、褚玉璞见大势已去,乃化装弃军潜逃,他二人乘小渔船由滦河口荡出,先逃大连,然后转往日本,作亡命客去了。
白崇禧通电全国,报告肃清关内残敌,由民国十五年七月开始的北伐军事,至此胜利结束。京、津一带的报纸,包括那份曾率先载文颂扬白崇禧的天津《大公报》,纷纷发表战报时评,把白崇禧誉之为最后完成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