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第三十一 地理五
十四万七千七百五十六。县三:义阳,上。南有故平靖关。钟山,上。罗山。上。武德四年以县置南罗州,八年州废,来属。
右淮南采访使,治扬州。
江南道,盖古扬州南境,汉丹杨、会稽、豫章、庐江、零陵、桂阳等郡,长沙国及牂柯、江夏、南郡地。润、升、常、苏、湖、杭、睦、越、明、衢、处、婺、温、台、宣、歙、池、洪、江、饶、虔、吉、袁、信、抚、福、建、泉、汀、漳为星纪分,岳、鄂、潭、衡、永、道、郴、邵、黔、辰、锦、施、叙、奖、夷、播、思、费、南、溪、溱为鹑尾分。为州五十一,县二百四十七。其名山:衡、庐、茅、蒋、天目、天台、会稽、四明、括苍、缙云、金华、大庾、武夷。其大川:湘、赣、沅、澧、浙江、洞庭、彭蠡、太湖。厥赋:麻、纻。厥贡:金、银、纱、绫、蕉、葛、绵、綀、鲛革、藤纸、丹沙。
润州丹杨郡,望。武德三年以江都郡之延陵县地置,取润浦为州名。土贡:衫罗,水纹、方纹、鱼口、绣叶、花纹等绫,火麻布,竹根,黄粟,伏牛山铜器,鲟,鲊。户十万二千二十三,口六十六万二千七百六。县四:有丹杨军,乾元二年置,元和二年废。丹徒,望。本延陵县地,武德三年置。开元二十二年,刺史齐浣以州北隔江,舟行绕瓜步,回远六十里,多风涛,乃于京口埭下直趋渡江二十里,开伊娄河二十五里,渡扬子,立埭,岁利百亿,舟不漂溺。有勾骊山。丹杨,望。本曲阿。武德二年以县置云州。五年曰简州,以县南有简渎取名。八年州废,来属。天宝元年更名。有练塘,周八十里,永泰中,刺史韦损因废塘复置,以溉丹杨、金坛、延陵之田,民刻石颂之。金坛,紧。本曲阿县地。隋末,土人保聚,因为金山县。隋亡,沈法兴又置琅王耶县,李子通以琅琊置茅州,以金山隶之。贼平,因之,后隶蒋州。武德八年省入延陵。垂拱四年复置,来属,更名。东南三十里有南、北谢塘,武德二年,刺史谢元超因故塘复置以溉田。延陵。紧。故治丹徒,武德三年别置,隶茅州,后隶蒋州,九年来属。有茅山。
升州江宁郡,至德二载以润州之江宁县置,上元二年废,光启三年复以上元、句容、溧水、溧阳四县置。土贡:笔、甘棠。县四:有江宁军,乾元二年置;有石头镇兵;有下蜀、淮山二戍。上元,望。本江宁,隶润州。武德三年以江宁、溧水二县置扬州,析置丹杨、溧阳、安业三县,更江宁曰归化。七年平辅公祏,更名蒋州。八年,复为扬州,又以延陵、句容隶之,省安业入归化,更归化曰金陵。九年州废,都督徙治江都,更名金陵曰白下,以白下、延陵、句容隶润州,丹杨、溧水、溧阳隶宣州。贞观九年更白下曰江宁,肃宗上元二年又更名。有铜,有铁;有蒋山。句容,望。武德三年以句容、延陵二县置茅州,七年州废,隶蒋州,九年隶润州。乾元元年来属。西南三十里有绛岩湖,麟德中,令杨延嘉因梁故堤置,后废,大历十二年,令王昕复置,周百里为塘,立二斗门以节旱,开田万顷。绛岩,故赤山,天宝中更名。有铜,有矾。溧水,上。乾元元年隶升州,州废,还隶宣州。有铜。溧阳。紧。上元元年隶升州,州废,还隶宣州。有湖山。有铜,有铁。
常州晋陵郡,望。本昆陵郡,天宝元年更名。土贡:、绢布、纻、红紫绵巾、紧纱、兔褐、皁布、大小香秔、龙凤席、紫笋茶、署预。户十万二千六百三十三,口六十九万六百七十三。县五:晋陵,望。武进,望。武德三年以故兰陵县地置,贞观八年省入晋陵,垂拱二年复置。西四十里有孟渎,引江水南注通漕,溉田四千顷,元和八年,刺史孟简因故渠开。江阴,望。武德三年以县置暨州,并析置暨阳、利城二县。九年州废,省暨阳、利城,以江阴来属。义兴,紧。武德七年以县置南兴州,并析置临津、阳羡二县。八年州废,省阳羡、临津,以义兴来属。有